台灣空襲狀況集記 via JACAR 台灣總督府編纂的昭和20年《台灣空襲狀況集記》在4月份有如上的條目,當天楊梅驛的「驛本屋一棟半壞,貨物倉庫一棟半壞,保線區結所一棟半壞,跨線橋小破」,在鐵軌方面也有「構內線路四ケ所破壞」的記載。鍾堅先生的《台灣航空決戰》在4月23日僅記載「美機分批炸射台北、新竹、屏東、花蓮、台東飛行基地及岸內糖廠」,並沒有楊梅。當然,這些炸射機場的美軍飛機在過程中有少數因故在楊梅地區投彈也不無可能。 下面是美國陸軍航空隊第38轟炸大隊作戰記錄在1945年4月23日的一部分,大意是當天清晨由旗下第71轟炸中隊的一架B-25到台灣西部執行氣象觀測任務,並且在YOODAI(或作YODAI)這個地方對一座類似工廠或倉庫的建築及鐵路軌道各投下一枚500磅炸彈,位於錦水(KINSUI)的煉油設施也挨了兩枚炸彈。我在美國陸軍製作的《Gazetteer to Maps of Formosa (Taiwan)》裡完全找不到YOODAI或YODAI的條目,但是第38轟炸大隊提到了它位在湖口(KOKO)的東北方。我從美國陸軍地圖的湖口地區沿著縱貫鐵路往東北找,不多久就看到YOBAI這個地名,也就是楊梅的日語發音。由於YODAI不在美軍的地圖上,但跟YOBAI十分接近,再加上楊梅就在湖口的西北邊,所以我認為當天就是第38轟炸大隊負責氣象觀測的B-25炸壞了楊梅驛,跟炸射機場的飛機無關。 我在閱讀這些七十年前的日本或美國文件時,經常會感慨人家不愧是世界大國,即使在戰亂之中,他們的基層官僚仍盡責的記錄,而且還保存了下來。半個多世紀後,兩國的基層官僚又盡責的把這些文件數位化,免費提供我這個第三國的人民使用,讓我可以站在這兩個巨人的肩膀上遠眺七十年前發生在台灣的事件。對照起來,我在台灣自己的檔案機關查資料的經驗就完全比不上,好像我不是這個國家的納稅人。細節我就不說了,您可以自己去「體驗」。
Tag: Bombing Formosa
美軍在高雄選定的攻擊目標(三)
Targeting Takao, Part 3
6. 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高雄工場。Alcohol Plant 中央研究院海外歷史圖資與典藏 (Via Academia Sinica) 我在《此鹽水港,彼鹽水港》已經寫過這座工場,再納進來是為了現在這一篇的完整性。上圖攝於1944年10月12日美國海軍艦載機發動攻擊前的清晨,下面這張是則是五天後美國陸軍第20航空隊的B-29重型轟炸機轟炸高雄港時所攝,可以看到其中一棟廠房破了個大洞:The above photo of the small alcohol plant of Ensuiko Sugar Company by the Takao wharf was taken by US Navy aircraft on the early…
美軍在高雄選定的攻擊目標(二)
Targeting Takao, Part 2
3. 日本鋁株式會社高雄工場 Aluminum Plant 中央研究院海外歷史圖資與典藏 (Via Academia Sinica) 編號3的日本鋁株式會社高雄工場是美軍的重點目標之一,美國第14航空隊在1944年1月就曾派轟炸機對這個目標進行夜間轟炸,但戰果不明。美國海軍飛機在1944年10月12日的首次對台空襲中也來炸過這裡,工場雖有受損,但並未影響生產。美國海軍艦載機在1945年1月21日最後一次轟炸台灣任務中又再次攻擊這座工場,造成第一號電解工場的損壞,生產略有停頓。上圖中間偏右看起來由四座長條形屋頂組成的大型廠房就是第一號電解工場,下圖是戰後美軍拍攝的第一號電解工場內部照片。Bombers of the 14th Air Force first bombed the Nippon Aluminum Company’s Takao Plant in January 1944 during a night mission but the damage…
美軍在高雄選定的攻擊目標(一)
Targeting Takao, Part 1
點擊上圖可放大。Click to enlarge中央研究院海外歷史圖資與典藏 (Via Academia Sinica) 上面這幅高雄市的局部地圖來自美軍在1942年12月的一份報告《Air Objective Folder – Taiwan (Formosa)》,其目的是讓航空部隊裡的大隊長、中隊長或作戰幕僚用來規劃任務,或是對參與任務的機員簡報。地圖上的紅框是目標的位置,紅字標記的數字則代表目標的編號(就我個人所知,數字的大小跟目標的重要程度並無關連)。以下是其中幾個目標的名稱:The Takao area map above was included in the intelligence report, “Air Objective Folder – Taiwan (Formosa)”, December 1942. It was…
轟炸三崁店製糖所
A-20 Bombed Eiko Sugar Refinery
中央研究院海外歷史圖資與典藏 (Via Academia Sinica) 1945年3月29日中午過後,美國陸軍第312轟炸大隊下第387、388、389中隊總共18架A-20輕型轟炸機輪番以傘降破壞彈轟炸位於永康庄的臺灣製糖株式會社三崁店製糖所。以上兩張照片分別由第387與389中隊的飛機拍攝,第一張照片中的傘降破壞彈看來似乎是100磅的。以下的照片則是第387中隊所拍攝,除了可見投彈後脫離的一架A-20,負責拍照的這架飛機應該飛得比煙囪還低!Eighteen A-20 of the 387th, 388th, and 389th Bombardment Squadron, the 312th Bombardment Group, attacked the Eiko sugar refinery (this is the name referred to by the American…
轟炸豐原街
Bombing Toyohara Town
昭和20年2月中 台湾空襲状況集計 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 (Via JACAR) 1945年3月2日,美國陸軍飛機大舉空襲台灣各地的飛行場,第345轟炸大隊的四個中隊也全部出動,派出他們的B-25轟炸位在大雅庄的台中飛行場(也就是現在的清泉崗基地)。其中有幾架B-25攻擊了鄰近的豐原街(現在的台中市豐原區),造成帝國纖維株式會社豐原工場燒毀(如上表)。小時候我就知道豐原有菸廠,但從來沒聽說那裡有大型的紡織工廠。上網查詢才知道帝國纖維的前身是大正年間成立的台灣製麻株式會社,豐原工場就在豐原火車站東北邊一帶,當時的豐原地圖也標示了「製麻工場」:On March 2, 1945, the US Army Air Corps launched a large-scale air raid against airdromes on Formosa. The 345th Bombardment Group on Luzon dispatched all four…
轟炸曾文溪橋
Bombing Sobun River Bridges
中央研究院海外歷史圖資與典藏 (Via Academia Sinica) 1945年2月15日上午0930左右(東京時間),12架屬於美國陸軍航空隊第38轟炸大隊第405、822、71中隊的B-25J轟炸機陸續從菲律賓的林加延機場(Lingayen Airstrip)起飛,途中與負責護航的16架P-47戰鬥機會合後,前往台灣南部。每一架B-25都掛了兩枚1000磅炸彈,他們的主要目標是橫跨曾文溪的鐵路橋。On February 15, 1945, twelve B-25J bombers of the USAAF’s 38th Bombardment Group took off from Lingayen Airstrip at about 0930 (Tokyo time). The Group’s 405th, 822nd,…
終戰前美軍最後對台空襲任務
中央研究院海外歷史圖資與典藏 (Via Academia Sinica) 中央研究院海外歷史圖資與典藏 (Via Academia Sinica) 我在「美國海軍陸戰隊的陸基飛機首次攻擊台灣」這一篇指出,《台灣航空決戰》一書所說美機在1945年8月10日轟炸南台灣各市鎮為終戰前最後一次對台空襲,並不正確,因為美國海軍陸戰隊飛機在8月12日還空襲了北台灣。那麼美國海軍陸戰隊這一次任務是否就是美軍在二戰中最後一次的對台空襲任務呢?上面兩張照片是美國陸軍第13航空隊的第5轟炸大隊所攝,拍攝時間是1945年8月12日中午1250(東京時間),比陸戰隊的空襲時間晚了兩個小時,所以是我手上所有原始資料記載的最後一次美軍空襲台灣任務。 這兩張照片都註明是Takao A/D,也就是高雄飛行場。不過我怎麼看怎麼奇怪,因為完全不像高雄飛行場。我找出嘉義飛行場的空照詳加比較,確認以上兩張照片裡的機場的確是嘉義。我特別作了下面兩張比較圖,圖左取自上述兩張照片,圖右則來自嘉義飛行場的空照: 中央研究院海外歷史圖資與典藏 (Via Academia Sinica) 中央研究院海外歷史圖資與典藏 (Via Academia Sinica) 原來當天第5轟炸大隊的主要目標是嘉義飛行場,但是有4架B-24因故改炸次要目標高雄鐵路調車場,可能照片處理人員不小心搞混了,把Kagi A/D和Takao Railroad Yard各取一個字,便成了Takao A/D。下面這張照片取自第5轟炸大隊的隊史,這本書上還特別註明是 last combat mission of the 5th Group。我在網路上也看過這張照片的完整版,上面註明的拍攝時間是1945年8月12日1250,不過地點還是寫成Takao A/D。…
A-26炸台灣
NARA via Fold3.com 也許你已經知道,空軍的黑蝙蝠中隊曾經使用過1948年起型號改稱為B-26的A-26轟炸機。但是你知道美軍的A-26曾在二次大戰期間轟炸過台灣嗎?鍾堅教授在1990年代出版的《台灣航空決戰》曾經提到A-26轟炸台灣的任務,在那資訊傳播遠不及現在普及與方便的年代,鍾教授能挖到這種珍貴的資料誠屬不易。美軍首次以A-26轟炸台灣,是在1945年7月6日,駐防在菲律賓的第3轟炸大隊旗下的四個轟炸中隊當天總共出動了六架A-26,對台東的鐵路設施投下了九噸的炸彈。不過美軍的A-26正式(非試驗性質)投入太平洋戰場時,日軍敗象已露,台灣更早已滿目瘡痍,所以A-26轟炸台灣的任務總計只有五次,共出動39架次(非《台灣航空決戰》所說的100架次),目標幾乎全都在東台灣。《台灣航空決戰》指出A-26在7月12日轟炸蕭壠糖廠是美軍最後一次攻擊台灣糖廠的任務,其實不正確,因為A-26在7月14日還轟炸過花蓮港製糖所大和工場(現在的花蓮觀光糖廠,或稱光復糖廠)。 上圖中「吃草」的A-26屬於第3轟炸大隊的第89轟炸中隊,極有可能曾經參與過轟炸台灣的任務。第3轟炸大隊在8月初從菲律賓移駐沖繩,上圖這架飛機是在8月11日的一次轟炸日本本土的任務後因起落架故障而迫降在嘉手納機場,神奇的是,它在修復之後再度服役。不過它終究逃不出命運之神的手掌心,於1948年7月26日失事墜入大阪南方90英哩的海中。
B-32重型轟炸機首次轟炸台灣
B-32’s First Mission Against Formosa
1945年6月13日上午,兩架美國陸軍航空隊第312轟炸大隊的B-32重型轟炸機從菲律賓的Floridablanca機場起飛,前往台灣轟炸南部的恆春飛行場,這兩架飛機各掛載了12枚1000磅炸彈。上圖裡美軍序號42-108532的這架B-32(綽號Hobo Queen II)於午前先飛抵目標區投下了所有炸彈,其中九枚炸中了恆春飛行場的跑道前緣,其他三枚落在跑道的西邊(恆春飛行場的照片可參考下面這張1945年4月24日的空照圖)。另一架序號42-108528的B-32於15分鐘後投彈,不過卻有三枚卡在彈架上,其餘九枚炸到了南半邊的跑道。On the morning of June 13, 1945, two B-32 Dominator heavy bombers of the 312th Bombardment Group, each carrying twelve 1000-lb bombs, took off from Floridablanca Airfield, Philippines, for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