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TaiwanAirBlog

since 2006

Menu
  • About
Menu

Tag: Bombing Formosa

空襲台灣軍武篇:美軍55加侖汽油彈

Posted on October 17, 2015

(圖中人物與空襲台灣無關) 上面這張照片看起來就是幾個55加侖的汽油桶而已,但這應該是美軍空襲台灣時所用過最怪異的武器。稍微注意一下,就可以看到照片前景的汽油桶上已經栓上了通用炸彈都有的尾翼,右側地面還有另一個未栓上的尾翼。平時這些油桶都是空的,要到出任務前才由人員加入膠狀的汽油混合物,並鎖上尾翼,引爆則是透過裝在尾翼上的兩枚白磷彈。這種汽油彈應該是非制式的彈藥,因為目前我仍找不到它的軍用編號。 下圖是地面人員為B-24裝載這種汽油彈的作業: (圖中人物與空襲台灣無關) 美軍首次以55加侖汽油彈空襲台灣是在1945年5月16日的夜間,由第22轟炸大隊2架執行氣象觀測任務的B-24對台北市投下。接下來在5月的下半,多次在夜間以此種炸彈轟炸台北市與高雄市。 下面這段影片,可以看到地面人員為油桶灌入汽油凝膠的作業,及尾翼上的白磷彈特寫,最後還可以看到這種炸彈在測試中落地爆炸的畫面:

空襲台灣軍武篇特輯:500磅通用炸彈的安全插梢

Posted on October 13, 2015

71年前的10月14日,美國陸軍第20航空隊130架B-29,從中華民國成都週邊的4座機場起飛,到台灣轟炸毗鄰岡山飛行場的第六十一航空廠,是美軍首次以B-29轟炸台灣。上圖攝於該次任務前的印度某機場,地面上的500磅炸彈正準備由背景的B-29運往成都的前進基地,用於轟炸台灣。也就是說,畫面中的炸彈有絕大多數後來落在台灣的土地上。 這些編號AN-M64的500磅通用炸彈在裝上引信後,會插上安全插梢(safety pin),避免意外引發爆炸,直到飛機起飛執行轟炸任務前才由軍械人員拆除。所以插梢上有警告吊牌,提醒人員注意(參考下圖炸彈的鼻尖)。 國內名收藏家甘記豪先生最近在國外拍賣網站上標得三枚炸彈的安全插梢與吊牌,這是第20航空隊第444轟炸大隊B-29飛行員J.T. Prochaska少尉的遺物。下圖除了可以看見吊牌上的警告文字是「To be removed after bomb has been placed in dropping gear and arming wire inserted. If bomb is not dropped, replace pin before removing arming wire.」,也可發現吊牌背面有手寫的轟炸任務日期。 其中兩張吊牌寫著 FORMOSA…

烽火連天的十月

Posted on October 12, 2015

1944/10/12:屏東飛行場 1944年10月12日,美國海軍第38特遣艦隊的各型艦載機大舉襲台,是第二次大戰期間盟軍大規模空襲台灣的開始(美軍在這之前對台灣的攻擊行動僅是零星的騷擾轟炸)。在此特別分享1944年10月期間的一部分空襲照片,以資紀念。這些照片因為品質不適合印刷,所以並未收錄於拙作《空襲福爾摩沙:二戰盟軍飛機攻擊台灣紀實》中。 1944/10/12:東港飛行場 1944/10/12:東港飛行場,除了中央燃燒中的九七式飛行艇,右上角尚可見另一架較小型的水上飛機 1944/10/12:高雄港外南側,可見突出於海上的旗後山 1944/10/12:高雄港,爆炸處現在是知名的駁二碼頭 1944/10/12:小港飛行場 1944/10/12:左營軍港北側,右上角有燃燒中的船艦,左上可見F要地應急跑道 1944/10/12:左營軍港南側 1944/10/12:左營基地內的F要地應急跑道 1944/10/12:嘉義飛行場 1944/10/12:台北飛行場,中間上方的L形是松山菸廠的水池 1944/10/12:台北飛行場,左上角與右上角各可見一架日機 1944/10/12:基隆港 1944/10/12:淡水 1944/10/12:淡水 1944/10/12:馬公港外被炸中的日軍軍艦 1944/10/13:新竹飛行場 1944/10/14:新竹某個尚未判讀出來的工場 1944/10/16:美軍B-29轟炸機在屏東上空投下的炸彈

屏東糖廠的「炸彈魚」

Posted on October 10, 2015

(圖中人物與空襲台灣無關) 上個周末跟台灣戰俘營紀念協會(Taiwan POW Camps Memorial Society)理事長何麥克(Michael Hurst)見面,席間他提到屏東糖廠(舊名阿緱製糖所)有一隻利用美軍未爆彈彩繪而成的「炸彈魚」。我回家之後上網一查,果然發現有炸彈魚的照片,但為尊重智財權,在此不便直接使用,請至下列網址觀看: 台糖通訊 屏東糖廠懷舊老照片 何麥可說有人告訴他,這炸彈是從煙囪口掉到煙囪的基座,但是上面的【台糖通訊】僅提到炸彈是於戰後在煙囪的煙道裡發現。由於這根煙囪在被拆除之前高70公尺,煙囪口直徑4.5公尺,從高空投下的炸彈要從煙囪口落入並非不可能。而且美軍在二戰使用的通用炸彈穿透混凝土結構後必然變形,從炸彈魚的照片看來外型基本上仍算完整,所以非常可能真的是從煙囪口落入。 【台糖通訊】提到在1945年6月有17架B-24對屏東糖廠投彈。當我看到這段文字,第一個疑問就是,他們怎麼知道這枚炸彈就是由這些飛機在1945年6月投下的?畢竟炸彈是在戰後才被發現的。我自己也想找出這枚炸彈大概是哪一次任務投下的。 如果這枚炸彈真的是從煙囪口進入煙道,那只有高空轟炸的B-24才有可能辦到。B-25在低空轟炸製糖所的時候,往往飛得比煙囪口還低,而且傘降破壞彈的彈道也很難讓炸彈剛好落入煙囪口。由於美軍幾乎都是以B-25低空轟炸製糖所,只有到1945年6月的時候才改由重型轟炸機執行高空轟炸製糖所的任務,因此【台糖通訊】提到1945年6月的時間點是很正確的。從記錄來看,第43轟炸大隊曾於1945年6月30日以14架B-24轟炸阿緱製糖所,但是在1945年6月22日,兩架執行作戰測試的B-32也曾對阿緱製糖所投彈。不同的是,B-24那次投下1000磅炸彈,而兩架B-32分別投下260磅破片殺傷彈與500磅炸彈。所以如果可以確定炸彈魚的炸彈型式,幾乎就可以確定它的「身世」了。 前述的兩個網頁都有人跟炸彈魚的合照,而本文最上方照片中,右邊第一枚炸彈是1000磅通用炸彈,第二枚是500磅通用炸彈。兩相比較,我認為炸彈魚應該是一枚1000磅通用炸彈。下圖是兩名軍人滾動500磅通用炸彈的照片,可以看出500磅炸彈直徑與一般人肩膀寬度的關係,由此也可以推論炸彈魚應該是1000磅炸彈。由於美軍B-25以1000磅炸彈轟炸台灣的記錄僅有一次,而且目標是橫跨曾文溪的橋梁,所以我們幾乎可以確認,屏東糖廠的炸彈魚是1945年6月30日由第43轟炸大隊的B-24投下的1000磅AN-M65通用炸彈。 500磅通用炸彈(圖中人物與空襲台灣無關)

空襲考古學:花蓮港(南)飛行場

Posted on October 8, 2015

上圖是甘記豪先生的大作《米機襲來:二戰台灣空襲寫真集》第253頁下方的照片,豪哥手上的原版照片僅註明Karenko A/D,無日期。在比對過花蓮港地區兩座飛行場的垂直空照後,發現拍攝地點是今吉安鄉境內的花蓮港(南)飛行場。下圖是美國海軍艦載機於1945年1月5日拍攝的偵察照(點擊可放大),從這些有編號的營舍來看就可以確認是同一地點。這些營舍位在當時飛行場的西側,也就是現在知卡宣森林公園對面的軍營內,但由於花蓮港(南)飛行場早已景物全非,我就不用Google Maps來做對照,。 來源:中央研究院海外歷史圖資與典藏 (Via Academia Sinica) 下一張照片則是《米機襲來:二戰台灣空襲寫真集》的第254頁,原版照片背面註明1945年4月18日與花蓮港,未說明是南或北飛行場: 比對後確認是花蓮港(南)飛行場的西南側,現在是吉安鄉南海九街與花29鄉道的夾角內側。以下是利用1945年1月5日美國海軍偵察照所做的比對: 來源:中央研究院海外歷史圖資與典藏 (Via Academia Sinica) 在第254頁的照片上,編號6的建築是一座被炸得只剩鋼架的格納庫(棚廠),把1945年1月5日的照片放大後,可以看到當時就是只剩鋼結構而已。我個人研判是早在1944年10月的台灣沖航空戰中就已經被毀了。 來源:中央研究院海外歷史圖資與典藏 (Via Academia Sinica)

空襲台灣軍武篇:美軍集束破片殺傷彈

Posted on October 4, 2015

本文要介紹的集束破片殺傷彈(Fragmentation Bomb Cluster)是由多枚編號AN-M41的20磅破片殺傷彈,以金屬束帶綑綁組成。每一枚AN-M41全長19.5英吋,直徑3.6英吋,其外殼是由金屬長條纏繞而成,爆炸後會碎裂成相當於.30吋槍彈大小的破片,以達到廣大的殺傷效果,適合用於對付地面停放的飛機、車隊、人員,但是投彈高度必須大於800英呎。下面這張照片可以清楚看到螺旋纏繞的外殼與綑綁用的束帶: AN-M41常以六枚一組的型式透過AN-M1轉接器(Adapter)組成一個120磅集束破片殺傷彈(如最上圖),下圖可大略看出其大小: (圖中人物與空襲台灣無關) 美軍在1943年11月25日首次空襲台灣任務中,即由B-25在1000英呎的高度,對新竹飛行場上停放的日軍飛機投下168顆由六枚AN-M41組成的集束破片殺傷彈: 另有集束破片殺傷彈是由20枚AN-M41組成,下圖中的B-24即是投下這種20枚組成的集束破片殺傷彈: (圖中任務與空襲台灣無關) 在1945年4月16日轟炸台北飛行場的任務中,部分第90轟炸大隊的B-24是在台北市區上空投下20枚AN-M41組成的集束破片殺傷彈,下圖可見特有的細密濃煙: 甘記豪先生提供

空襲考古學:二水東國民小學

Posted on September 29, 2015

上圖是第38轟炸大隊第405轟炸中隊的B-25在1945年5月18日的轟炸任務中拍攝,除了照片下方的一枚250磅傘降破壞彈,最明顯的就是幾乎貫穿整張照片的水圳。由於任務報告指出這裡是二水,所以不難根據照片中的水圳找到確實的位置。經過比對,照片左上方的區域正好是二水東國民小學,也就是現在的二水國小: 來源:中央研究院海外歷史圖資與典藏 (Via Academia Sinica)

空襲台灣軍武篇:美軍1000磅通用炸彈及半穿甲彈

Posted on September 28, 2015

美軍的1000磅通用炸彈編號為AN-M65,全長67.1英吋,直徑18.8英吋,適合用於對付彈藥庫、鐵路車輛與機關車、建築物、輕型船艦等目標。從下面這張二戰期間的彩色照片,可以看出1000磅通用炸彈的相對大小。 (圖中人物與空襲台灣無關) 美軍首次在台灣地區使用1000磅通用炸彈,是在1944年8月31日的B-24轟炸高雄任務。美國海軍第38特遣艦隊的艦載機在1944年10月與1945年1月的攻台任務中,經常由SB2C俯衝轟炸機掛載1000磅通用炸彈執行任務。 美國陸軍航空隊的B-25僅有一次以1000磅通用炸彈轟炸台灣的記錄,該次任務發生於1945年2月15日,目標是橫跨曾文溪的鐵路橋梁,不過因為當地天候不佳,部分執行任務的B-25改為轟炸曾文溪公路橋。以下即為當天1000磅炸彈擊中曾文溪公路橋的照片: 美國陸軍航空隊的B-24多次以1000磅通用炸彈轟炸基隆與高雄兩座港口。1945年5月6日,第22轟炸大隊與第43轟炸大隊共同轟炸基隆港的設施,但是第43轟炸大隊在飛抵台灣中部時遇到橫阻的鋒面,所以轉向南飛到左營,對左營海軍基地投下1000磅炸彈(可以比比看兵舍與爆炸的相對大小): 來源:中央研究院海外歷史圖資與典藏 (Via Academia Sinica) 1945年5月29日,美國陸軍出動第22轟炸大隊、第43轟炸大隊、第90轟炸大隊、第380轟炸大隊的上百架B-24,合力轟炸基隆港,其中有95架在基隆上空投下1000磅炸彈: 來源:中央研究院海外歷史圖資與典藏 (Via Academia Sinica) 1000磅通用炸彈的外殼僅有0.5英吋厚,不適合轟炸以厚重的鋼筋混凝土構築的建築或裝甲軍艦。對付這些目標時,往往會改用編號為AN-M59的1000磅半穿甲彈(Semi-Armor Piercing, SAP)。該款炸彈全長69.3英吋,直徑15.1英吋,外殼厚度增為1英吋,但是TNT的含量僅為全重的三分之一(1000磅通用炸彈有50%是TNT)。如果從一萬英呎高空投下,1000磅半穿甲彈可穿透3.5英吋厚的裝甲。在外型上,1000磅半穿甲彈最大的不同是鼻尖沒有引信;但在必要時還是可以改裝鼻尖引信,當成通用炸彈使用。 美國海軍第38特遣艦隊的SB2C多次以1000磅半穿甲彈轟炸台灣各地飛行場的棚廠與建築、港口設施與船艦。不過由於SB2C都是跟F6F、TBM共同執行轟炸任務,所以很難從照片上辨別哪些爆炸是1000磅半穿甲彈所造成。美國陸軍的B-24曾有幾次使用1000磅半穿甲彈,但是我找不到適合的照片可用。

空襲台灣軍武篇:美軍2000磅通用炸彈

Posted on September 26, 2015

美軍空襲台灣所用的炸彈中,以2000磅通用炸彈的噸位最大,這型炸彈多半用來對付水壩、鋼筋混凝土橋梁、重型鐵路橋梁、重工業設施與機具、大型商船、航空母艦/巡洋艦/主力戰艦等目標。此種炸彈的編號為AN-M66,全長90.4英吋,直徑23.3英吋。從下面這張二戰期間的彩色照片,可以看出2000磅通用炸彈的相對大小。 (圖中人物與空襲台灣無關) 美軍首次對台灣使用2000磅通用炸彈,是海軍漢考克號航艦的艦載機在1944年10月12日轟炸花蓮港地區的設施與工業目標。當天第7魚雷機中隊出動8架TBM,每架飛機各掛載一枚2000磅炸彈。不過事後第7魚雷機中隊認為,用2000磅炸彈來對付花蓮港這些目標有點殺雞用牛刀(The carrying of 2000# bombs for such meager targets as were located seemed slight exaggeration.)。下圖是TBM掛載2000磅炸彈的檔案照: (圖中人物與空襲台灣無關) 美國海軍的TBM在台灣地區的空襲任務中,多次掛載2000磅通用炸彈實施轟炸,其中第38.3特遣支隊的TBM在1944年10月13日試圖轟炸日月潭的第一與第二發電所時,即使用這型炸彈。 美國陸軍航空隊的轟炸機首次在台灣地區使用2000磅通用炸彈,是1945年3月23日,目標也是日月潭的第一與第二發電所。當天第22轟炸大隊負責轟炸第一發電所,第二發電所由第43轟炸大隊負責。下面這張照片中,可以看到第22轟炸大隊第33轟炸中隊B-24轟炸機對第一發電所投下的2000磅炸彈: 來源:中央研究院海外歷史圖資與典藏 (Via Academia Sinica) 以下照片由第43轟炸大隊第64轟炸中隊拍攝,從炸彈爆炸的濃煙與第二發電所的相對大小,大概可以感受到2000磅炸彈的龐大威力: 來源:中央研究院海外歷史圖資與典藏 (Via Academia Sinica)

空襲考古學:南投製糖工場

Posted on September 20, 2015

除了日月潭一帶,南投地區的空襲照片相當罕見,可判讀出確實地點的更少。上圖是第38轟炸大隊在1945年5月26日轟炸明治製糖株氏會社南投製糖工場過程中拍攝的,因為任務報告指出了轟炸目標,而圖中標示1到4號的建築看起來也像製糖工場的建築,所以就不難找出照片中主要景物在垂直空照中的正確的位置: 來源:台灣製糖工廠百年文史地圖 上面這張垂直空照取自1945年3月23日美軍轟炸日月潭兩座發電所當天拍攝的照片,下圖兩條射線所夾區域即為本文第一張照片所涵蓋的大致範圍: 來源:台灣製糖工廠百年文史地圖 比較困難的反而是找出上圖在現代衛星照片的正確位置,因為南投市這塊區域的地貌改變相當大,所以必須利用Google Earth疊圖功能,無法直接用目視來判斷。上圖兩條射線的交會點大約就在現在公園南街與三和二路的交叉口:

Posts pagination

Previous 1 … 4 5 6 … 18 Next

Recent Posts

  • 孤證不立
  • 相關性不等於因果關係
  • 免於戰犯審判的分所長
  • 人非聖賢
  • 一次無功而返的任務

Recent Comments

  1. Administrator on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2. ZY on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3. Kenneth R Becht on Shu Lin Kou Air Station (Updated)
  4. Administrator on 中情局對黑貓中隊飛行員的死亡撫卹金
  5. Brian on 中情局對黑貓中隊飛行員的死亡撫卹金

Archives

35th Sq. B-24 B-25 B-29 Bombing Formosa CIA CORONA Google Hsichun Mike Hua KH-4A KH-4B POW TACKLE Takao Task Force 38 TBM Tom Wang U-2 中央情報局 中情局 卓蘭 嘉義 屏東 張立義 快刀計畫 戰俘 戰俘營 新竹 日月潭 日治時期機場 李南屏 楊世駒 王濤 空襲台灣 第22轟炸大隊 第38特遣艦隊 第38轟炸大隊 第43轟炸大隊 臺灣俘虜收容所 華錫鈞 陳懷 飛行場 高雄 黃七賢 黑貓中隊

©2025 TaiwanAirBlog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