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軍的1000磅通用炸彈編號為AN-M65,全長67.1英吋,直徑18.8英吋,適合用於對付彈藥庫、鐵路車輛與機關車、建築物、輕型船艦等目標。從下面這張二戰期間的彩色照片,可以看出1000磅通用炸彈的相對大小。
(圖中人物與空襲台灣無關)
美軍首次在台灣地區使用1000磅通用炸彈,是在1944年8月31日的B-24轟炸高雄任務。美國海軍第38特遣艦隊的艦載機在1944年10月與1945年1月的攻台任務中,經常由SB2C俯衝轟炸機掛載1000磅通用炸彈執行任務。
美國陸軍航空隊的B-25僅有一次以1000磅通用炸彈轟炸台灣的記錄,該次任務發生於1945年2月15日,目標是橫跨曾文溪的鐵路橋梁,不過因為當地天候不佳,部分執行任務的B-25改為轟炸曾文溪公路橋。以下即為當天1000磅炸彈擊中曾文溪公路橋的照片:

美國陸軍航空隊的B-24多次以1000磅通用炸彈轟炸基隆與高雄兩座港口。1945年5月6日,第22轟炸大隊與第43轟炸大隊共同轟炸基隆港的設施,但是第43轟炸大隊在飛抵台灣中部時遇到橫阻的鋒面,所以轉向南飛到左營,對左營海軍基地投下1000磅炸彈(可以比比看兵舍與爆炸的相對大小):

來源:中央研究院海外歷史圖資與典藏 (Via Academia Sinica)
1945年5月29日,美國陸軍出動第22轟炸大隊、第43轟炸大隊、第90轟炸大隊、第380轟炸大隊的上百架B-24,合力轟炸基隆港,其中有95架在基隆上空投下1000磅炸彈:

來源:中央研究院海外歷史圖資與典藏 (Via Academia Sinica)
1000磅通用炸彈的外殼僅有0.5英吋厚,不適合轟炸以厚重的鋼筋混凝土構築的建築或裝甲軍艦。對付這些目標時,往往會改用編號為AN-M59的1000磅半穿甲彈(Semi-Armor Piercing, SAP)。該款炸彈全長69.3英吋,直徑15.1英吋,外殼厚度增為1英吋,但是TNT的含量僅為全重的三分之一(1000磅通用炸彈有50%是TNT)。如果從一萬英呎高空投下,1000磅半穿甲彈可穿透3.5英吋厚的裝甲。在外型上,1000磅半穿甲彈最大的不同是鼻尖沒有引信;但在必要時還是可以改裝鼻尖引信,當成通用炸彈使用。

美國海軍第38特遣艦隊的SB2C多次以1000磅半穿甲彈轟炸台灣各地飛行場的棚廠與建築、港口設施與船艦。不過由於SB2C都是跟F6F、TBM共同執行轟炸任務,所以很難從照片上辨別哪些爆炸是1000磅半穿甲彈所造成。美國陸軍的B-24曾有幾次使用1000磅半穿甲彈,但是我找不到適合的照片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