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TaiwanAirBlog

since 2006

Menu
  • About
Menu

Tag: U-2

小搗蛋

Posted on January 7, 2012

前美國總統尼克森在1971年7月中公開宣佈將於次年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對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造成極大的衝擊,這也讓美國擔心國府是否會做出激烈的手段。當尼克森的國家安全助理季辛吉在同年10月20日二度前往中國,為尼克森的訪問行程作準備時,在一次會談中對中國總理周恩來表示,美國已經獲得情報,國府打算派遣RF-104偵察機進入中國大陸,藉此阻撓華盛頓與北京的對話,但美方已經出手阻止。以下文字節錄自季辛吉與周恩來在10月23日的會談記錄,季辛吉所稱的R-104應該是RF-104之誤: Source: Document 48: Memorandum of Conversation, Beijing, October 23, 1971, 9:05-10:05 p.m.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69–1976, Volume E–13, Documents On China, 1969–1972. 只是季辛吉還沒回到華府,中華民國政府就丟掉了在聯合國的代表權。美國更怕國府真的會「惱羞成怒」,出手破壞尼克森的訪中之行,所以除了由尼克森在12月31致函安撫蔣介石總統,季辛吉還下令監控國府的舉動,指示「如果雜音的音量變大,就請國務院派馬康衛(按:Walter P. McConaughy, Jr.,當時美國駐中華民國大使)去見蔣經國」。馬康衛的確見了蔣經國,並且回報華府說,蔣經國向他明確保證中華民國會避免任何有攻擊或挑釁意味的行動: Source: Document…

楊世駒先生辭世 (Gimo Yang Passed Away)

Posted on December 13, 2011

楊世駒先生(左)與蔡盛雄先生(中)Gimo Yang (left) and Mory Tsai (center) 黑貓中隊第二任隊長楊世駒先生於美國時間12月11日於Las Vegas自宅辭世。The second commander of the 35th Squadron “Black Cat” passed away on December 11 (American time) in his home in Las Vegas. 與楊世駒先生有關的部落格文章如下:Posts related…

U-2前傳(完結篇)

Posted on October 31, 2011

上一集中,CL-282在藍德的努力下敗部復活,但艾森豪指示要用「非傳統」的方式進行這個專案… 當藍德從中情局的史壯那邊看到CL-282的草圖後不久,藍德透過吉禮安的關係,見到了中情局長的特別助理畢叟。早在1942年,還是麻省理工學院校長特助的吉禮安,把畢叟從耶魯大學延攬到麻省理工的經濟系任教,此後吉禮安就對畢叟相當敬重。只是藍德在跟他討論完CL-282之後,畢叟依然不清楚為什麼藍德會找上他。即便如此,畢叟還是在寫給副局長卡貝爾(Charles P. Cabell)中將的備忘錄中提醒他注意這架特別的飛機。 畢叟 (Richard M. Bissell) 除了畢叟跟吉禮安與麻省理工之間的淵源,藍德跟畢叟接觸的另一個原因,是身為局長特助的畢叟可以直通局長杜勒斯(Allen W. Dulles)。三號專案的成員(尤其是藍德)一致認為不能把偵察蘇聯的任務交給美國空軍,因為在和平時期以軍人駕著軍用機飛到他國的領空偵察等於是在挑起戰爭。而且他們也擔心讓空軍接手後,空軍會為了讓RB-57D和X-16的案子繼續下去,而犧牲掉CL-282。三號專案的結論,是把這項高空偵察計畫交給中情局負責。 1954年10月底,三號專案的小組邀請賈德納和杜勒斯一起商討CL-282計畫。儘管三號專案屬意中情局接下這個計畫,杜勒斯卻顯得不太情願。畢竟他對情報工作的看法還是比較傳統,他認為中情局的任務是利用間諜潛伏滲透、截收或監聽通信、買通對方人員這些方法來蒐集情報。開偵察機應該是軍人的工作,更何況CL-282還是空軍不要的東西。 藍德感覺到杜勒斯不願碰這項計畫,是因為他認為侵入他國領空偵察的行為不夠光明正大。不過藍德並不死心,他在幾天後寫了封信給杜勒斯,信中提到「…在我們看來,這項計畫正提供了新一代的中情局所需要的行動和技術,而且這種既現代又科學的方式正符合中情局這樣不斷向前看的機構。我們強烈的認為,中情局應該要掌握它在應用科技於情報蒐集上的領先地位…」 除了用動之以情的方法訴諸中情局的榮譽感,藍德還附上了一份曉之以理的備忘錄。他認為由軍方執行飛越蘇聯領空的任務是非常危險的,所以建議中情局這個文職的機關擔負起這項秘密偵察計畫,空軍則負責協助。由於CL-282這架「超級滑翔機」(super glider)沒有武裝也無法用來作戰,萬一蘇聯還是有辦法偵測和辨識到它,也不致於過度激怒他們。藍德強調時間非常急迫,因為不出幾年,蘇聯就會發展出打得到70000呎高空目標的武器。 藍德和其他三號專案成員的強力鼓吹最後說服了杜勒斯。不過,還有一個空軍的關卡要過:萊特空軍發展中心負責Bald Eagle計畫的席柏格說動了空軍副參謀長蒲特中將,要在五角大廈開會討論CL-282。 11月18日,藍德和另一位成員出席了這個在蒲特中將辦公室召開的會議。儘管席柏格提出了一些技術上的論證來支持貝爾和費柴德的設計,他還是有點不情願的承認CL-282的性能也差不多。由於CL-282已經得到艾森豪總統的「加持」,空軍終於點頭放行。 第二天,空軍部長塔伯特舉行午宴,受邀參加的有中情局的杜勒斯和卡貝爾,空軍的蒲特和賈德納,加上藍德和從加州趕來的強森,大家一致同意採用洛克希德的提案。卡貝爾事先已經草擬了一份備忘錄,建請艾森豪批准這項空中偵察計畫,杜勒斯在24日上午簽了字。 24日下午,杜勒斯跟卡貝爾帶著這份備忘錄到白宮晉見艾森豪總統,其他在場的人士包括國務卿杜勒斯(John F. Dulles,中情局長杜勒斯的胞兄)、國防部長威爾森(Charles E. Wilson)、空軍部長塔伯特、空軍參謀長杜因寧(Nathan F. Twining)上將、蒲特、艾森豪的秘書古派斯特上校。艾森豪口頭上同意進行這項計畫,但要求在開始執行任務前再開會作最後確認。 於是,在一小群科學家鍥而不捨的努力下,雷格宏在1946年提出的遠見終於得以實現。由於美國空軍持續對CL-282的反對態度,加上艾森豪對蘇聯戰略情報的迫切需求,讓中情局被動的踏入高科技偵察的領域。在接下的二十年內,如同藍德的預言,中情局持續以先進的科技讓它在空中與太空的偵察上居於領先的地位;吉禮安與藍德則繼續為美國的國家安全擔任重要策士的角色;而中情局和美國空軍之間的瑜亮情結也將不斷的影響美國在空中偵察的發展和運作。 CL-282在被賦予U-2的正式編號後,更將縱橫天際長達五十年以上!

U-2前傳(7)

Posted on October 14, 2011

中情局這個角色在上一集終於出現,不過此時它的份量還只能當個配角。幸好艾森豪總統聘了一批有遠見的學者專家作為他的顧問,且看這群總統身邊的策士如何扭轉乾坤… 在艾森豪執政進入第二年後不久,美國空軍部長的特助賈德納想到可能可以借重學術界來協助總統對付蘇聯日益嚴重的威脅,於是他請防衛動員局(Office of Defense Mobilization)的科學諮議委員會(Scientific Advisory Committe)主席召開一次大會,邀請總統參加。艾森豪在這次大會上對與會的學者透露蘇聯正在發展M-4轟炸機的訊息,並且毫不保留的表明他很擔心蘇聯會利用這種轟炸機對美國發動核子奇襲戰,他希望這些科學家能就這個問題提供協助。Copyright &copyright 2011 Wei-Bin Chang 科學諮議委員會主席於是拜託麻省理工學院校長、同時也是總統老友的吉禮安(James R. Killian, Jr.)出面組成一個諮詢小組,用科技的角度來檢視國防的議題。1954年7月,艾森豪正式授權吉禮安籌組科技實力諮詢小組(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Panel)。這個直接對總統負責的小組就設在白宮隔壁的舊行政辦公大樓裡,其下分成三個專案,各別研究不同的議題:一號專案負責研究美國的攻擊武力,二號專案研究本土的防禦,三號專案研究的是情報能力。 舉手宣誓的就是吉禮安,站在他右側的是艾森豪總統。 吉禮安在物色三號專案的負責人時,找上了同是空軍情報系統小組成員的藍德。當時藍德已經向拍立得公司請了長假,跑到加州協助名導演希區考克拍攝3D電影。不過吉禮安要求每位小組成員都要暫時離開現職,以便全心全意的投入。藍德幾經考慮,最後決定放棄自己在3D電影上的興趣,回到美東地區帶領三號專案。這個決定不僅改變了藍德個人的生涯規劃,對美國的國家安全更有深遠的影響。 藍德。 為了能讓科技實力諮詢小組盡快針對國家安全上的漏洞提出建議,艾森豪總統授權讓這群科學家接觸所有的國防機密,所以藍德在8月中前往華盛頓地區拜會各個負責情報蒐集與分析的單位。中情局的史壯就利用這個機會把之前賈德納提供的CL-282示意圖拿給藍德看,而且告訴他空軍已經否決了這個其實很優秀的提案,看藍德能不能幫得上什麼忙。Copyright &copyright 2011 Wei-Bin Chang CL-282外型示意圖。 其實藍德已經在5月的情報系統小組會議上,從唐納凡那裡聽說洛克希德設計了一種高空偵察機。只是當時唐納凡沒有提供更進一步的細節,所以當藍德這次看到CL-282的示意圖時,他沒有想到這就是唐納凡之前提到的偵察機。不過這也不是那麼重要,因為藍德從史壯那邊了解CL-282的性能後,馬上認定它就是美國迫切需要的偵察機。 藍德的個性是一旦確定一件事情值得去做,就會即刻全力的推動。他現在的目標就是要促使美國政府趕快批准CL-282的發展,三號專案也在他的督促下整個動了起來。成員之一的貝克(也參與了情報系統小組)開始為CL-282設計新的空用相機,藍德還找了珀金埃爾默的總裁珀金(Richard S. Perkin)來協助貝克。藍德還透過關係請柯達公司底片專家發展出一種更薄、更輕的新型底片。CL-282對強森的意義可能只是一架可以配備偵察像機的高性能飛機,但是對藍德而言,他要的是一套整合的情報蒐集系統!Copyright &copyright 2011…

王濤回憶錄

Posted on October 5, 2011

王濤回憶錄《空軍 黑貓 華航》在市面上已經買不到。

王濤先生逝世

Posted on September 27, 2011

攝於王濤先生八十大壽壽宴 早上才得知黑貓中隊最後一任隊長王濤先生已於本月20日因急性肺炎病逝三軍總醫院,讓我無法置信。他的追思儀式將於10月5日上午舉行。 相關訊息請見傅鏡平先生的部落格。

另一個有關黑貓中隊的傳說

Posted on September 25, 2011

在上一期的《新紀元》週刊封面上看到林彪(有誰沒聽過林彪?)的照片和相關標題,才發現今年的9月13日是林彪事件40週年。翁台生的《黑貓中隊》和沈麗文的《黑貓中隊:七萬呎飛行紀事》都提到,在林彪墜機的當晚,一架在中國大陸沿海飛行的U-2截收到解放軍防空部隊的通訊,美國因此拼湊出林彪墜機的內幕。雖然這兩本書都沒有指明這架U-2屬於哪個單位,但是這樣的文字出現在講黑貓中隊的書裡面,說的又是在中國大陸沿海飛行的U-2,很容易就讓讀者把這段內容跟黑貓中隊連結(至少我是這樣的讀者)。 從以下1971年黑貓中隊任務的列表,就可以知道,如果真的有U-2截聽到這樣的通訊內容,那不可能是黑貓中隊的U-2,因為他們在整個9月份沒有執行過任何任務。 Chris Pocock在他的《50 Years of the U-2》一書中也提到了同樣的事件,但是他一開始就說這是根據未經證實的消息(”According to unconfirmed reports”),而且也說這是一架美國空軍在東京灣上空飛行的U-2。既然作者明說是未經證實的消息,自然就是信不信由你了。 翁台生的《黑貓中隊》雖說是跟Chris Pocock(包柯克)合著,其實是翻譯自Pocock的《Dragon Lady》部分章節,再加上翁台生本人研究訪談的內容。我跟Pocock第一次見面時,請他在《黑貓中隊》上簽名時,他還猶豫了一下,然後告訴我,他完全沒有過問中文版的內容(因為他也看不懂),似乎暗示他無法為中文版背書。事實上,當我告訴他,《黑貓中隊》提到陳懷在執行第一次任務時「曾在雙城子上空打轉了兩個小時」(第134頁),他還表示這根本不可能。 當然,《黑貓中隊》是一本1990年出版的「老書」(時間過得真快!),不能用二十年後的標準來要求。不過這也表示,該是重新檢視這段歷史的時候了。

U-2前傳(1)

Posted on September 9, 2011

剛開始寫這本書的時候,是打算從U-2的起源開始講起。後來發現這部分可能只有航空迷才有興趣,所以後來決定拿掉。但是我已經在這部分寫了上萬字,所以就在這裡公開吧!(免責聲明:這部分沒有經過校對,雖然在寫作時已力求正確,不保證沒有錯誤。) 先從高空偵察的先知雷格宏(Richard S. Leghorn)談起。 1946年12月13日,星期五,雖然西方迷信把這一天視為不吉利的日子,美國的波士頓大學光學研究實驗室(Boston University Optical Research Laboratory)卻選在這天舉行成立大會。 波大光學研究實驗室的前身是哈佛大學的天文台光學專案(Observatory Optical Project)小組,這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成立的專案雖然以天文為名,但其實他們的任務是運用天文光學上的專業為美國軍方設計空中偵照所用的照相器材。二次大戰結束後,哈佛大學決定終止這項軍事計畫,回歸到正常的學術研究。經過美國陸軍航空隊照相實驗室(Photographic Laboratory)主任高達德(George W. Goddard)上校的一番斡旋,波士頓大學同意接手,這個專案的大部分成員就移到了波大光學研究實驗室繼續他們的工作。 因為這個實驗室的背景,所以成立大會上冠蓋雲集、星光閃閃。除了有伊士曼柯達(Eastman Kodak)、博士倫(Bausch & Lomb)、珀金埃爾默(Perkin-Elmer)、海康(Hycon)等知名照相與光學器材廠商的大老闆出席,美國陸軍航空隊也派出高階將領與會,其中包括當時擔任研究與發展副參謀長(Deputy Chief of Staff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的李梅(Curtis E. LeMay)中將。 大會由高達德致開幕詞,由於他是光學研究實驗室的重要推手,過去在軍用照相技術上也有卓越的成就,所以這樣的安排算是實至名歸。當天的專題演講,則是由實驗室主任麥當諾博士(Dr. Duncan E. Macdonald)請到在伊士曼柯達服務的雷格宏(Richard…

進度報告(二)

Posted on September 6, 2011

終於全部寫完了!(好吧,還有序言還沒寫)從頭到尾改了兩遍,現在看到那疊稿子反而會有點煩 😉 。接下來要找到出版商,我自己是希望11月中就可以出來。但據說出版社都有自己的排程,所以要找一個比較能配合的。 提供本書的大綱供各位參考(pdf檔)。實際出版時可能還會更動,恕不另行通知。

吳載熙的第一次U-2任務 (Charlie Wu’s First U-2 Mission)

Posted on August 5, 2011

按圖可下載Google Earth專用kmz檔 (Click the image to download the kmz file) 吳載熙在1966年2月17日的一次訓練意外中喪生,後人對他的了解多半來自於他的胞弟,但是很少觸及吳載熙所執行過的任務。他在1965年2月24日執行個人第一次U-2作戰任務,這次編號C065C的任務是從泰國的塔克里(Takhli)基地起飛,過程中雖然先後飛越了寮國和北越,主要目標還是中國的雲南。 Charlie Wu was killed in a training accident on Feb 17, 1966. Most of the stories about Charlie came from his…

Posts pagination

Previous 1 … 3 4 5 … 11 Next

Recent Posts

  • 孤證不立
  • 相關性不等於因果關係
  • 免於戰犯審判的分所長
  • 人非聖賢
  • 一次無功而返的任務

Recent Comments

  1. Administrator on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2. ZY on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3. Kenneth R Becht on Shu Lin Kou Air Station (Updated)
  4. Administrator on 中情局對黑貓中隊飛行員的死亡撫卹金
  5. Brian on 中情局對黑貓中隊飛行員的死亡撫卹金

Archives

35th Sq. B-24 B-25 B-29 Bombing Formosa CIA CORONA Google Hsichun Mike Hua KH-4A KH-4B POW TACKLE Takao Task Force 38 TBM Tom Wang U-2 中央情報局 中情局 卓蘭 嘉義 屏東 張立義 快刀計畫 戰俘 戰俘營 新竹 日月潭 日治時期機場 李南屏 楊世駒 王濤 空襲台灣 第22轟炸大隊 第38特遣艦隊 第38轟炸大隊 第43轟炸大隊 臺灣俘虜收容所 華錫鈞 陳懷 飛行場 高雄 黃七賢 黑貓中隊

©2025 TaiwanAirBlog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