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NARA via Fold3.com 部署到四川新津A-1基地的美國陸軍航空隊第40轟炸大隊,在1944年10月14日執行完對台灣的第一次轟炸任務後,並沒有立即返回印度,但也沒有參與10月16日的對台轟炸行動。他們奉命在17日執行對台南飛行場的大規模轟炸任務,高雄港則是這次任務的次要目標。The 40th Bombardment Group on TDY to A-1 in Hsinching, China, did not participate in the October 16, 1944, raid against Taiwan as the Group was exclusively ordered…
Tag: Bombing Formosa
B-29二度轟炸台灣 B-29 Bombed Heito and Toshien
Source:NARA via Academia Sinica 中央研究院臺灣文史資源海外徵集與國際合作計畫「美國國家檔案館典藏臺灣舊航空照片」 1944年10月16日,第20轟炸司令部的第444、462、468轟炸大隊執行第11號任務,主要目標是屏東飛行場,上圖即是在屏東上空投下的炸彈,由468大隊序號42-24469的B-29所攝。下圖是同一大隊序號42-6409的B-29拍攝的屏東飛行場,可見當天是多雲的天氣。On October 16, 1944, the 444th, 462nd, and 468th BG of the XX Bomber Command carried out Mission Number 11. Their primary target was Heito (now Pingtung)…
B-29首次轟炸台灣 Bombing Okayama Airdrome (Conclusion)
10月16日的第20轟炸司令部第11號任務,由第444、462、468轟炸大隊負責執行,除了攻擊屏東飛行場,有31架B-29再度轟炸岡山,其中包括下面照片中的三架:On October 16, the XX Bomber Command launched Mission Number 11. The 444th, 462nd, and 468th BG were responsible for this mission. In addition to bombing Heito (now Pingtung) Airdrome, some 31…
B-29首次轟炸台灣 Bombing Okayama Airdrome (Part 2)
以印度為基地的美國陸軍航空隊第20轟炸司令部B-29為了執行對台灣的轟炸任務,從1944年10月9日開始飛越喜馬拉雅山,部署到中國成都附近的四個前進基地:B-29 of the XX Bomber Command based in India began moving up to the four forward bases around Chengdu in China on October 9, 1944: A-1 新津:第40轟炸大隊 (Hsinching: 40th Bombardment Group) A-3…
B-29首次轟炸台灣 Bombing Okayama Airdrome (Part 1)
Source:NARA via Fold3.com 上面與底下這兩張美軍在1944年3月發佈的空中偵察照片都是關於高雄岡山飛行場上的設施。上面這張照片的說明指出這些有浪板狀屋頂的棚廠位於岡山飛行場,設在此地的飛機製造廠(即日本海軍第六十一廠)製造完成的飛機利用這裡做為起飛準備的位置。下面照片的說明則指出這些岡山飛行場上狀似七弦琴(lyre)的露天機堡可停放三架戰鬥機。 The above photo and the one immediately below were used in the March 1944 issue of “Impact” (which was probably an internal publication for the US military). The…
轟炸第六海軍燃料廠 Bombing Toshien Oil Refinery (Conclusion)
Source:AFHRA via Academia Sinica 美國空軍歷史研究部(AFHRA)徵集成果 上圖是美軍第43轟炸大隊第65轟炸中隊的B-24轟炸機在1945年6月22日執行173-A-2號任務時拍下的照片,圖中冒出濃濃黑煙的就是第六海軍燃料廠。由於濃煙距離半屏山山腳仍有一段距離,研判那五座大型儲油槽沒有被炸中(說不定也不是這次任務的主要目標)。跟第65中隊同樣隸屬第43轟炸大隊的第403轟炸中隊在隊史裡記載著: Source:AFHRA via Academia Sinica 美國空軍歷史研究部(AFHRA)徵集成果 由此可見當天第43轟炸大隊出動了旗下4個轟炸中隊中的3個(64、65、403中隊),63中隊則留守在菲律賓,此外,在4月底炸過第六海軍燃料廠的第22轟炸大隊也出動了他們的飛機,但參與的單位不詳。 下面兩張第43轟炸大隊拍攝的連續照片並沒有註明拍攝日期,不過說明文字表示當天對燃料廠與防空砲火據點投下了1000磅炸彈,跟前述的第403轟炸中隊隊史記載相符,而且濃煙的位置跟本文第一張照片差不多,我據此研判是同一天拍下。 Source:NARA via Fold3.com Source:NARA via Fold3.com 這兩張照片清楚顯示了4月30日任務造成的損害,5座大型儲油槽看來完好,只有保護第三座油槽的掩體略有缺損,然而半屏山卻已經是坑坑疤疤了。所以我在想,說不定半屏山上現在還找得到炸彈的破片! 下面是昭和20年(1945年)8月出版的《六燃情報》之局部記載,可以看到(2)原油蒸餾工場的部分提到了6月22日的空襲,所以當天被炸中的極可能就是原油蒸餾工場。 Source:国立公文書館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 在(3)潤滑油工場的部分還提到了7月12日的空襲,但是我已經沒有相關資料了,所以關於左營第六海軍燃料廠的轟炸就暫時告一段落。
轟炸第六海軍燃料廠 Bombing Toshien Oil Refinery (Part 2)
Source:AFHRA via Academia Sinica 美國空軍歷史研究部(AFHRA)徵集成果 1945年4月30日,美軍的第22轟炸大隊B-24轟炸機從菲律賓的基地起飛,到台灣來轟炸左營海軍第六燃料廠。上圖是408轟炸中隊當天拍攝的照片,該中隊並在隊史裡描述了這次任務(原文如下)。大意是在目標區投下了142枚250磅炸彈,爆炸引起的黑煙高達5000英呎,並且直接命中最東邊的一座油槽。 Source:AFHRA via Academia Sinica 美國空軍歷史研究部(AFHRA)徵集成果 最上圖靠近燃料廠東邊的局部放大如下: Source:AFHRA via Academia Sinica 美國空軍歷史研究部(AFHRA)徵集成果 其實下面這張一個多月後拍攝的照片更清楚顯示4月30日這次任務的戰果。上一篇提到的5座用土堤保護的大型燃料槽中靠東邊的兩座分別標示為1跟2,如果跟上圖相比,可以發現它們並未受損(或是只有相當輕微的損壞)。408轟炸中隊任務報告所稱直接命中的油槽應該是指標示A的這座,不過看起來也不能說是直接命中,而是在邊緣挨了一顆炸彈。上圖主要的濃煙是來自1跟A之間的區域,下圖也確實看到這裡被炸的痕跡。 Source:NARA via Fold3.com 4月30日的120-A-3號任務不是美軍最後一次轟炸左營海軍第六燃料廠,他們還會再來。
轟炸第六海軍燃料廠 Bombing Toshien Oil Refinery (Part 1)
Source: All from Petroleum Facilities of Formosa, February 1945, unless noted otherwise. 上圖取自美國政府在1945年2月一份譯名為《福爾摩沙的石化設施》的分析報告,值得注意的是,這份報告並非為軍方所寫的。用紅圈標示的部分,就是日本帝國在現今高雄後勁一帶建立的海軍第六燃料廠,美國稱之為桃子園煉油廠(Toshien Oil Refinery),並在報告中作如下的描述: 最後一段提到在報告第60頁的地圖,即是最上面那張圖,不過我只取了燃料廠附近的局部放在這裡。報告還附了一張美國陸軍航空隊拍攝的偵察照片(如下圖),從照片中可以清楚看到文字敘述提到的五座直徑120英呎的大型油槽就位在半屏山東北側的山麓,文中所說的鐵路(即縱貫鐵路)則在半屏山東邊山腳下,從燃料廠的東方通過。 檢視較大的地圖 報告提到五座大型油槽是earth-revetted,也就是用土堤掩蓋保護。由於報告所附照片不太清楚,所以我另外找了一張1945年2月2日的偵察照片,讓大家可以參考: Source:NARA via Academia Sinica 中央研究院臺灣文史資源海外徵集與國際合作計畫「美國國家檔案館典藏臺灣舊航空照片」 (B04588) 美軍飛機轟炸此地的照片將於下一篇登出。
第174-A-1號任務,1945年6月23日,目標:虎尾
Source:AFHRA via Academia Sinica 美國空軍歷史研究部(AFHRA)徵集成果 1945年6月23日,5架隸屬於美國陸軍航空隊第43重轟炸大隊旗下403重轟炸中隊的B-24轟炸機,從菲律賓克拉克基地(Clark Field)起飛執行第174-A-1號任務,轟炸台灣虎尾的糖廠,其中只有3架飛抵目標。這3架B-24重型轟炸機總共投下了23枚1000磅炸彈,其中22枚炸中糖廠,另一枚則落在目標區外。 Source:AFHRA via Academia Sinica 美國空軍歷史研究部(AFHRA)徵集成果 上圖的左半部的濃煙籠罩處就是虎尾糖廠一帶,如果再仔細看,在中間偏右一些的地方還有一處規模較小的爆炸,應該就是落在目標區外的那枚炸彈造成的。左半部的局部放大如下圖,隱約還可以看到糖廠的兩根煙囪: Source:AFHRA via Academia Sinica 美國空軍歷史研究部(AFHRA)徵集成果 同區域的Google Earth衛星照片如下: 右半部的爆炸處放大如下: Source:AFHRA via Academia Sinica 美國空軍歷史研究部(AFHRA)徵集成果 從現代的衛星照片來看,被炸中的地點就在安慶國小(舊名台南州虎尾郡虎尾尋常高等小學)旁邊:
第92-C-1號任務,1945年4月2日,目標:新營
Source:AFHRA via Academia Sinica 美國空軍歷史研究部(AFHRA)徵集成果 1945年4月2日,18架隸屬於美國陸軍航空隊第312轟炸大隊旗下388與389轟炸中隊的A-20輕型轟炸機,從菲律賓呂宋島起飛執行第92-C-1號任務,轟炸台灣新營一帶的鐵路設施與車輛。上面的照片是由389中隊的一架飛機拍攝,可見鐵路場站設施已經被爆炸引起濃煙掩蓋。比對美軍之前拍攝的偵察照片,我標出了上圖中一部份建築物的位置: Source:NARA via Academia Sinica 中央研究院臺灣文史資源海外徵集與國際合作計畫「美國國家檔案館典藏臺灣舊航空照片」 以下是攻擊行動當天的另一張照片: Source:AFHRA via Academia Sinica 美國空軍歷史研究部(AFHRA)徵集成果 上圖主要建築在偵察照片中的位置: Source:NARA via Academia Sinica 中央研究院臺灣文史資源海外徵集與國際合作計畫「美國國家檔案館典藏臺灣舊航空照片」 下面這張攻擊行動中的超低空照片讓人感到身歷其境,照片正上方的水塔已被擊中,噴出水柱: Source:AFHRA via Academia Sinica 美國空軍歷史研究部(AFHRA)徵集成果 各建築在偵察照片上的位置: Source:NARA v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