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檔案局說明以上兩張照片(編號A和B是我加上的)是美軍第5航空隊轟炸台灣的溪州糖廠的檔案照(沒有註明日期),而對下面這張照片(編號C和數字是我加上的)則註明是1945年5月17日轟炸蒜頭糖廠。不過如果仔細比對照片B和照片C,就可以發現兩張照片的場景是一致的,照片B的拍攝時間只比照片C晚了幾秒鐘,所以溪州糖廠和蒜頭糖廠兩個答案至少有一個是錯的。
之前我採信照片C的說明,認為這是明治製糖的蒜頭工場,然而心中始終有個問號,因為照片裡房舍的配置跟垂直偵察照片裡的蒜頭工場不太一樣,只是當時我也沒有溪州工場的垂直空照可以比對。下圖是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溪州工場的檔案照,跟上面照片A的廠房配置頗為相似,不過任何一間製糖所從地面看起來其實也都差不多。
後來我終於在一張1945年1月美軍拍攝的垂直偵察照片的邊緣找到溪州工場的影像(如下圖,由於接近底片的邊緣,所以畫質較差),可以看見跟照片C一致的房舍配置,仔細看的話,還能看到照片B下緣的幾棟茅草屋。為了便於比較,我把照片C裡對應的房舍用同樣的數字標示出來。根據這張照片,我們也能判斷出當天美軍的飛機大致上是自東往西進行轟炸的:
中央研究院美國國家檔案館典藏臺灣舊航空照片 (Via Academia Sinica)
日本時代台灣總督府編纂的《台灣空襲狀況集記》也記載了溪州工場在5月17日這一天遭受空襲,因此可以確定本文一開始的三張攻擊照片裡的糖廠就是溪州工場。
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 (Japan Center for Asian Historical Records)
在確定時間和地點後,就不難從美軍的戰報中找出負責轟炸的單位:當天是由第38轟炸大隊第71轟炸中隊的兩架B-25執行任務,在東京時間上午1015左右以275度的航向總共投下12枚500磅傘降破壞炸彈(Para Demo)。過程中還投下了以漢文寫成的傳單,上面的照片C裡可以看見空中飄散的這些傳單。
下圖是1959年空照裡的溪州糖廠,其實已經跟攻擊照片裡的不太一樣:
中央研究院美國國家檔案館典藏臺灣舊航空照片 (Via Academia Sinica)
現在這個地點幾乎看不太出來以前曾經有過糖廠了:
不好意思,打擾了,請問一下,轟炸溪州這個圖片是在哪看到的呢?因為我查「美國空軍歷史研究部(AFHRA)徵集成果」都沒見到,能否指點迷津。謝謝
這是因為A、B、C三張轟炸照片都不是來自中研院的徵集結果,而是來自美國Fold3.com網站提供的NARA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