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GIS專題中心提供
1945年5月30日,第5航空隊傾全力出動所有妥善的B-24,以260磅破片殺傷彈轟炸高雄市一帶的日軍防空砲火陣地。為了安全起見,飛機的投彈高度都設定在一萬五千英呎以上,並使用雷達反制裝置,同時投放金屬帶干擾日軍雷達的運作。第22轟炸大隊第2、19、33、408轟炸中隊出動29架B-24,第43轟炸大隊第64、65、403轟炸中隊25架,第90轟炸大隊第319、320、321、400轟炸中隊27架,第380轟炸大隊第528、529、530、531轟炸中隊34架,總計有115架B-24參與這次大規模的空襲任務。上圖是第43轟炸大隊第403轟炸中隊拍攝的照片,由於是使用260磅破片殺傷彈實施轟炸,炸彈爆炸產生的濃煙體積較小,在黑白照片上不易看清楚,所以我用箭頭指出三處炸彈的落點。
下圖是第403轟炸中隊在任務報告中的附圖(點擊可放大),圓圈是當天目標之一的日軍防空砲火陣地,所以上圖只有最左邊箭頭的炸彈命中目標,另外兩處都是miss。
下圖是這座陣地在1944年10月的原貌(點擊可放大):
下圖是第380轟炸大隊在這次任務前收到的任務指令:
當天有4架B-24因故在高雄以外的地點投彈,其中包括第43轟炸大隊編號853的B-24,這架飛機因為一具發動機故障而無法飛抵目標,所以就近在恆春附近投下炸彈。機員之一的James Rodella在日記中寫下了當天的任務:
最近幾年有越來越多人紀念發生在1945年5月31日的台北大空襲,因為這是台灣在太平洋戰爭期間單一城市在單日遭受最大規模空襲的一次。然而如果以規模來看,這次發生在台北大空襲前一天的轟炸也有四個轟炸大隊超過110架的B-24參與,其實也稱得上是一次大空襲,更何況高雄市還是台灣在整個太平洋戰爭期間受害最嚴重的城市。不過我的重點其實是不應該以空襲規模大小作為紀念的標準,即使只有一個人受傷的空襲,對於當事人和家庭也可能是一輩子無法磨滅的沉重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