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0月9日,參謀總長王叔銘呈了一份RB-57A偵察機性能諸元的文件給蔣介石總統,第二項性能說明列舉如下: (一)引擎: 裝有七千二百磅推力之引擎兩具 (二)速度: 六百餘英哩 (三)作戰半徑: 一千英里 (四)服勤高度頂點: 四萬五千英尺 其實王叔銘呈的性能數字是錯的(這算不算欺君之罪?),因為文件上敘述的性能只適用於一般的RB-57A,但中華民國空軍當時從美方接收的是經過HEART THROB計畫改裝過的型式,又稱為RB-57A-1。 HEART THROB計畫一共改裝了10架RB-57A。原本位於駕駛座後方的領航員席位取消,所有導航設備也都被移除,只留下一具自動定向儀(Automatic Direction Finder);炸彈艙門和驅動艙門的液壓系統都被拆掉,直接以蒙皮封死;原來的發動機則以推力更大的型式取代。改裝後的RB-57A只能執行日間偵照任務,但由於重量減輕了3500磅,飛行高度提升到55000呎以上,也因此飛行員必須穿著部分壓力衣執行任務。RB-57A-1的外型跟一般RB-57A最明顯的差異,是原本透明的玻璃機鼻被不透明的整流罩取代。在偵照時,飛行員是利用機首下方的一具光學觀景窗來調整航線對準目標。 美國空軍總共選出十名飛行員來操作這些RB-57A-1。這十名飛行員和飛機在1955年8月分別被派往歐洲的德國和亞洲的日本:歐洲的小組稱為BLUE CAR,進駐到萊茵-美因(Rhein-Main)空軍基地,屬於第7499支援大隊之下的7407支援中隊;另一組的代號為WEST WIND,隸屬於橫田基地第6007混合偵察大隊的6021偵察中隊。 盧錫良在《高空間諜》一書中提到,他們在美國受完RB-57A的換裝訓練,回到台灣後不久,又到沖繩嘉手納基地受訓。書中解釋再訓練的原因是美國受訓偏重換裝的部分,長途飛行不在訓練項目內,另外飛行的環境也跟未來執行任務的環境不同。我認為除了這些因素,很可能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他們在美國受訓時飛的是一般的RB-57A,而未來國府要接收的是RB-57A-1,兩者性能不同,操作方式也不一樣,所以才需要在嘉手納補訓RB-57A-1的飛行。 負責在嘉手納基地訓練國府空軍飛行員的Louis J. Picciano, Jr.和Robert E. Hines, Sr.兩人,就是被HEART THROB計畫派到日本橫田基地的四名飛行員中的兩位。美國提供的兩架RB-57A-1,也是由他們兩位在1957年9月從嘉手納飛到桃園基地。 就我所知,國內沒有書籍提到當年空軍接收的並非一般的RB-57A,也沒有飛機的照片公開。王叔銘當年把錯誤的資訊呈給老蔣,很可能是因為承辦人員沒有足夠的security clearance,所以只能拿到普通RB-57A的性能數字。至於空軍的RB-57A飛行員知不知道他們飛的是「進階版」的飛機,我就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