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中的臺北陸軍病院圓山分院(拍攝當時已經改稱圓山分室)幾乎完全被空襲夷為平地,由於照片攝於1945年6月17日,因此直覺認為它是毀於兩週前的5月31日臺北大空襲。不過下面這張同年4月1日拍攝的空照卻顯示圓山分院已是半毀的狀態,所以上圖的慘狀不完全是臺北大空襲造成的。 在1945年3月13日的空照中(見下圖),圓山分院基本上是完好的狀態。也就是說,圓山分院第一次遭受重大損失的空襲發生在3月的下半。 究竟是哪一天的空襲呢?圓山分院因為是軍方的設施,空襲受損的日期與狀況不會列入臺灣總督府編纂的《臺灣空襲狀況集計》,臺北陸軍病院在戰後製作的《大東亜戦争衛生誌編纂資料》也找不到空襲的日期。 美軍在1945年3月下半對臺北市發動的空襲中,有兩次的規模較大,分別是在16日及30日。《臺灣空襲狀況集計》顯示30日的轟炸對臺北市造成的損害主要在松山、興雅一帶,但沒有太多細節;至於16日的空襲,則列出三座受損的生產工場(下圖的紅框): 其中大成鐵工場(下圖右下的紅框)位於宮前町,離圓山分院(下圖左上以藍框標示的位置,地圖繪製時尚未興建)並不遠,因此極有可能是3月16日的轟炸造成該院重大破壞。 至於本文一開始在1945年6月17日空照中看到幾乎全毀的狀態,是否就如直覺認為是5月31日的大空襲造成,我後來想想也不太可能。一方面是圓山分院距離臺北大空襲主要目標的城內太遠,二來是院區地面上看不到1000磅炸彈造成的大彈坑,而城內卻舉目可見。但到底最有可能是哪一天的空襲導致?因為美軍從4月中旬開始,經常在夜間以零星的轟炸機對臺北市發動騷擾式空襲,所以在哪一天發生的就很難說了。
Tag: 臺灣空襲狀況集計
轟炸台灣的紙彈
上面的表格是昭和20年(1945年)1月《臺灣空襲狀況集計》中的【第二表:傳單撒布狀況】,記錄了美軍飛機當月在台灣地區投下的傳單種類及投放的日期與地區。以下列出上表提到的一部分傳單,讓大家一睹這些傳單的樣貌: 「君達の指揮者は嘘つきだ」(3日、4日、9日、15日) 該傳單的相關說明如下: 「時は迫れり」(13日、17日) 該傳單正面的圖案是紅、黃、黑三色印刷,背面文字則為單色。 「南洋は南洋」(30日) 該傳單正面為黃底,圖案是紅、黑雙色印刷,背面文字則為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