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質疑我寫書都不用注釋來說明內容的出處。其實我最近的兩本書跟我的工作很類似,都要整理解讀大量的資料,差別在於我的工作有高效能的資料庫跟軟體工具可以運用,而我寫書只能用紙筆跟我的大腦來整理成千上百的檔案文件。所以如果我要按照學術規格來註解,這兩本書恐怕至少會膨脹成原來的1.5倍厚。尤其是黑貓中隊執行的每次任務至少有一二十個相關文件,全部列出來會非常可怕。 另一個問題是註明這些出處對大部分的讀者有幫助嗎?還是只是虛佔篇幅而已?以下面這份檔案為例,中情局的網站列出的文件名稱就只是 (Untitled) 這樣而已,像這種文件比比皆是,把出處寫出來恐怕只對極少數的學者有意義。即使讀者有辦法按照注釋的出處找到原始文件,十之八九也看不懂。各位可以嘗試解讀以下文件的內容,再往下看可以看到我的說明: A: 任務編號 B: 預定起飛日期與時間 C: U-2搭載的系統,以暗碼表示 D: U-2的機號,但是這份文件在解密時被遮蔽了,所以看不到 E: 飛行員,前半部都被遮蔽,所以我從來不知道寫什麼,幸好這份文件沒有把 19 這個編號遮蓋,這是王政文的代號 F: 預定降落日期與時間 G: 進入禁區的時間點 H: 我看到的文件都是寫 NONE,所以我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以上全車自由座,請勿對號入座。
Tag: 王政文
王政文執行黑貓中隊首次Delta II相機偵照任務
在任務中(作戰或訓練)殉職的黑貓中隊飛行員,由於自己無法在快刀計畫解密後受訪,所以後人對於他們執行任務的狀況往往所知不多。在訓練任務中殉職的飛行員尤是,而1965年10月22日於訓練任務中失事的王政文便是其中之一。中華戰史文獻協會編纂的《空軍特種作戰史(三)》雖然概述了王政文在1965年5月14日執行的偵照任務,不過描述的重點放在他冒險犯難的事蹟,對於黑貓中隊的主要任務——高空偵察——這部分著墨不多。其實這次任務對於快刀計畫也具有象徵性的意義,因為這是中情局H分遣隊的U-2首次在作戰任務中以Delta II(或稱112B)相機進行偵照。 當時的美國總統詹森在2月13日決定北越進行持續性的大規模轟炸,發動代號ROLLING THUNDER的作戰行動,從3月2日正式展開,從此越戰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由於美國擔憂中共持續援助北越,美國的情報委員會在5月12日指示將位於中越邊界的憑祥列為U-2最優先偵照的目標。憑祥雖然只是個小鎮,卻是連結中國與北越的重要鐵路轉運站(上圖以紅框標示的Ping-hsiang)。中央情報局當天就下令H分遣隊準備在14日上午執行C285C任務,憑祥列為首要目標,而且首度改用高解析度的Delta II相機。此型相機的前身是CORONA偵察衛星所用的C Triple Prime相機,中情局在1963年請製造商Itek改裝成Delta I(又稱112A)相機,供U-2使用。桃園H分遣隊的美籍飛行員(不是黑貓中隊)曾在1963年底,兩度以Delta I相機偵察北越地區。Delta II相機是由兩部Delta I相機改裝而成,具有立體照相功能,最佳解析度可達11英吋,遠優於黑貓中隊原本使用的B型相機。 下圖是中情局照相判讀人員於任務結束後繪製的照相路線圖,若跟《空軍特種作戰史(三)》的附圖比較,可以發現後者較為簡略。事實上,根據中情局的其他任務資料,王政文起飛後是往台灣東海岸飛行,而且中情局透過監聽得知中共的預警雷達在這一段航線就開始監控這架U-2。《空軍特種作戰史(三)》附圖畫的航線是沿著台灣西岸飛行,顯然是畫錯了。除此之外,該文也把憑祥東方的寧明誤寫成明寧。 儘管Delta II型相機有很好的解析度,它的刈幅寬(swath width)卻僅有16海里左右,這可以從下方的任務涵蓋圖看出來,憑祥就位於右上角CH兩個字的上方: 《空軍特種作戰史(三)》提到王政文的U-2在這次任務中曾經兩度遭到中共的MiG-21躦升攔截,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以下中情局的報告(點擊可放大),有較詳細的描述。王政文機上的第12號與第13號系統雖然在這次任務中曾經發出警示及作用,這只表示系統曾經接收到地對空飛彈火控雷達的訊號,並不表示有飛彈發射。《空軍特種作戰史(三)》說「地對空導彈發射攔擊1次」其實是錯的,各位也可以參考以下報告的最後一段: 下圖是這次任務在海南島東北角的清瀾港拍到的魚雷快艇,各位可以感受一下Delta II相機的解析度。
黑貓中隊在第13號系統使用限制解除後的三次任務
1964年的東京灣(Gulf of Tonkin)事件爆發後,黑貓中隊的任務重心開始移轉到跟北越接壤的中國南部地區。當時黑貓中隊的U-2已經配備可主動干擾反制的第13號系統(System 13),但張立義還是在1965年1月10日的C025C包頭偵察任務中失事(當時美國中央情報局高度懷疑他被擊落,但無法完全確認)。由於美國軍方的參謀首長聯席會議對第13號系統的使用設下諸多限制,黑貓中隊的飛行員只獲准在第12號系統發出警告後再以手動方式啟動第13號系統。張立義事件不僅讓黑貓中隊如前幾次失事後暫時停飛,蔣經國也對中情局表示,除非修改第13號系統的使用規範,讓飛行員得到更多的保護,否則國府方面不願意再冒險出任務。美國方面雖然從1964年8月就開始運用Ryan 147型無人飛機偵察北越及中國南部,初期效果不彰,無法滿足美軍對中國南部地區的情報需求。中情局裡負責整合各方偵察需求的空中偵察委員會(COMOR)在1965年2月就列出一百多個位在中越邊境一帶的偵照目標,如果黑貓中隊不能出動,就只能動用原本在北緯19度線以南偵照的美國空軍U-2。所以中情局局長麥康(John A. McCone)向參謀首長聯席會議施壓,要求他們解除第13號系統的使用限制。2月12日,參謀首長聯席會議讓步,同意讓飛行員一進入敵區上空就開啟系統,直到脫離為止。 中情局隨即規劃執行偵察中國南部北越邊境的任務,原定於2月18日上午起飛的C035C任務,因為預報顯示目標區的天氣惡化而取消。第二天,王政文順利執行了C045C任務,本文一開始的地圖即為本次任務的飛行航線圖(點擊可放大)。 由於仍有目標未被C045C任務涵蓋,中情局的U-2計畫總部指示H分遣隊在21日從泰國境內的塔克里(Takli)基地執行C055C任務。下圖為C055C預定偵照的24個目標: C055C任務在要進行的前一天因故延後24小時。22日上午格林威治時間00:32(台北時間08:32),擔任C055C任務飛行員的王錫爵駕駛U-2起飛,不過他在進入中國大陸上空後不久,U-2的B型相機就發生故障,王錫爵被迫中止任務返航。下圖紅線是C055C的實際照相航線,各位可以點擊放大後跟上圖的目標做比較: 由於任務提前結束,王錫爵這次只拍攝到四個計畫中的目標。黑貓中隊在24日再度從塔克里出動,由吳載熙負責執行C065C任務,這次任務順利完成,而這也是吳載熙個人的第一次U-2作戰任務。下圖為C065C的飛行航線圖(點擊可放大):
中情局對黑貓中隊飛行員的死亡撫卹金
於1963年11月1日駕駛U-2進入中國大陸執行高空偵照,遭中共擊落且被俘多年的前空軍第35中隊(黑貓中隊)飛行員葉常棣,在旅居美國多年後,於今年10月返台定居,然而卻於11月16日因心臟病猝逝。當年葉常棣被擊落後,美國中央情報局認為葉應該已經殉職,因此批准在桃園的H分遣隊(Detachment H)提供5,000美元的撫卹金(見上圖)給他的「遺孀」(葉常棣於1962年11月18日首度結婚)。後來因為我國空軍已經提供了3,750美元給葉的「遺孀」,所以中情局將支付的金額減到3,000美元。 首位殉職的黑貓中隊飛行員是1961年3月19日在桃園基地的一次夜間訓練任務中失事的郄耀華,中情局撥了一筆4,000美元的撫卹金給家屬(如下圖)。而首位在偵照任務中殉職的陳懷,因為無親屬在台,所以美方並未提供撫卹金,而是捐助2,500美元作為興建台北空軍子弟小學懷生堂的經費(見拙作《快刀計畫揭密》)。 1964年3月23日,梁德培在一次訓練任務中失事殉職,中情局在次月提供每位家屬1,000美元的撫卹金,合計金額3,000美元。對於後續失事殉職的李南屏、張立義(事實上未殉職)、王政文、吳載熙、余清長等五位飛行員,中情局也比照此例,給予每位家屬1,000美元(如下圖)。 值得注意的是,中情局在1967年以前付給黑貓中隊殉職飛行員家屬的撫卹金,其實都應該算是「道義」上的補償,因為在快刀計畫合作的備忘錄上並沒有這樣的條款。但由於余清長的遺孀得知參與中情局合作計畫作戰身亡的C-123飛行員家屬可以得到高達10,000美元的加倍賠償(double indemnity),當時的空軍總司令徐煥昇因此向美方要求重新檢討快刀計畫的相關補償方案。雙方在1967年3月重新簽訂的中美快刀計畫合作協定於是附加了以下有關死亡撫卹金的約定: 根據這項新增的條款,如有黑貓中隊的飛行員殉職,其家屬至少可以得到5,000美元的撫卹金。如果家屬人數超過五人,每多一人再另給付1,000美元。若於作戰任務中陣亡,則給付金額加倍(即double indemnity)。不過中情局在當年6月把金額再提高,變成6,000美元/12,000美元。 不到三個月,黃榮北在9月8日的偵照任務中被飛彈擊落殉職,中情局依照約定提供了12,000美元的撫卹金(如下圖)。 最後一位殉職的黑貓中隊飛行員,是在1970年11月24日訓練失事的黃七賢,不過我沒有相關的撫卹金資料。
研究蔣經國必讀! 了解黑貓中隊必看!
你知道蔣介石為了反攻大陸,卻引發了台灣海峽的危機,讓美國不得不緊急增派U-2到東亞嗎? 你知道只要有美國政府高層出訪亞洲,中情局就會要求黑貓中隊暫停執行偵察任務,而且還隱瞞確實的原因嗎? 你知道蔣經國曾多次拒絕美國要黑貓中隊出動的請求,甚至使用了不同的藉口嗎? 你知道黑貓中隊兩度深入羅布泊的偵察計畫最終是以失敗收場嗎? 你知道儘管U-2屢遭地對空飛彈擊落,美國仍要黑貓中隊引誘中共發射飛彈嗎? 你知道中共比國府還早知道美國準備把U-2撤離台灣的決定嗎? 你知道美國決定終止U-2偵察合作的最後一根稻草,其實是預算上的考量嗎? 如果你回答不知道的次數多於知道,那你需要一本本人所著《快刀計畫揭密:黑貓中隊與台美高空偵察合作內幕》。這是同主題中文書籍中,第一本從台美兩國政府的高度來撰寫的著作。全書引用了大量美國中央情報局、國務院的解密檔案,及我國國史館的總統檔案,描繪出「你不知道的快刀計畫」! 博客來 金石堂網路書店 PChome 24h書店 實際售價、促銷期間及運費以各網路書店公告為準。本人無法直接接受訂購,敬請見諒!
王政文的第一次U-2任務 (Pete Wang’s First U-2 Mission)
按圖可下載Google Earth專用kmz檔 (Click the image to download the kmz file) 王政文在1965年10月22日的一次訓練飛行任務中失事殉職,後人也因此少有機會了解他執行過的六次任務。他在1964年12月9日執行個人第一次U-2任務,編號C324C,目標區是中國東北。從航跡圖來看,他很有可能是從韓國群山基地起飛的。 Pete Wang was killed on October 22, 1965, when the U-2 he piloted crashed into sea on a training mission. Little,…
也談郭冠英的文章
最近這幾天的網路熱門關鍵字排行榜應該少不了「郭冠英」這三個字,所以我也來湊個熱鬧,看能不能提高這個部落格的人氣指數。不過我並非要探討郭究竟是不是「泛藍親」還是「飯難吃」,也不是要討論他的文章是不是有用過「鬼大陸」這個詞。郭在2007年第35期的《鳳凰周刊》用本名寫了一篇「王錫爵與張立義的故事」,儘管他是研究張學良的專家,但是從這篇文章來看,顯然他不甚了解黑貓中隊的事。 文中提到「…當年台灣派往大陸執行間諜任務的U-2飛機一般維持兩個飛行員,1964年是王錫爵與張立義…」,這實在跟事實相差太遠。王錫爵比張立義早了一年接受U-2的訓練,而且1964年出過任務的飛行員除了王、張兩人,還有李南屏、王政文,另外梁德培要不是在訓練中失事,也會在那一年出任務,怎麼算都不止兩個飛行員。 郭文又說「…王錫爵是5個飛完10趟U-2任務的機員之一,飛完10趟就可以榮退,從優安排工作…」,可是不管我從前面數或是從後面數,就是不知道他說的五個機員是誰。黑貓中隊的飛行員中,剛好飛過十次任務的,只有三個人(請自行在網路上搜尋這三位是誰),另外還有五個人飛過十趟以上(其中還有高達二十三次的)。不知道是不是這五位不夠「高級」,所以飛滿十次也不能榮退? 因為郭的文章近來常被轉貼,所以特別在此指出其中的錯誤,以正視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