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情局在公開民航空運公司C-46的失事調查報告時,也把一部份該公司Boeing 727 B-1018於1968年2月16日在林口失事的相關檔案公布。網路上找到這架「超級翠華號」墜毀的直接原因是進場高度過低,可是為什麼會高度過低呢?管仁健先生在『台灣對中國的「奪機」鬧劇』一文中直指「調查結果當時竟是美籍機長的朋友在駕駛」。之前我看到這句話時,直覺認為是機長讓一位沒有合格證照、但是想要過飛行員的癮的朋友來操作,以致闖下大禍。然而我在看過中情局的文件和其他的報導後,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 當天駕駛艙裡總共有三名飛行員,機長是Stuart E. Dew,失事當時在駕駛飛機的是Hugh H. Hicks,副駕駛是First Officer P. H. Wong。這三個人都是民航空運公司的員工,所以Hicks應該可以算是Dew的「朋友」。只是Hicks不是一般的員工,而是個有合格證照的飛行員!根據民航空運公司事後發的新聞稿,Hicks是美國FAA和我國民航局核可的727駕駛: 雖然這份新聞稿肯定是為自己人說話,但是證照這種可以查的事情應該假不了。Dew和Wong的飛行資歷如下: 所以不管失事是否因為人為過失造成,可以確定的是飛機在失事當時是由合格的727駕駛在操作。這份新聞稿還特別指出,同一架飛機在失事前兩天,也曾由Hicks從台北飛到香港: 1969年1月21日的紐約時報登出了Dew和Hicks兩位「飛行員」被台北地院判無罪的新聞,原來Hicks的太太也是罹難者之一: 1969年1月的Flight International雜誌相關報導也稱兩人為「飛行員」,但是把Dew的名字寫錯了: 我無意為民航空運公司或是三位飛行員辯護,只是認為管先生的敘述太過簡化,容易讓人誤解,所以才提供更多的相關資訊讓大家參考。 國家文化資料庫的失事現場照片。 國家電影資料館的相關影片。 這份英文文件有失事這架飛機的簡史和兩張失事現場照片。
Tag: 民航空運公司
民航空運公司神岡空難
1964年6月20日在神岡地區上空發生的民航空運公司(Civil Air Transport Co. Ltd.)C-46 B-908空難,在沈寂多年後,前一陣子因為當地居民所經歷的靈異事件,又再度登上報紙。我在網路上所找到的相關中文網頁中,多半是以資深廣播人崔小萍女士所著『天鵝悲歌』的書摘和管仁健先生部落格上的『台灣對中國的「奪機」鬧劇』為主要資訊來源。民航空運公司在當年空難發生後也派員調查,而間接擁有民航空運公司40%股權的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在45年後公開了一部份的調查報告,讓我們對這件可能是台灣史上首次劫持民航機事件又多了一層了解。 這架班號106的飛機的確如管文所述,「就像縱貫線的對號列車一樣」,在各大城市間穿梭。管文和崔文都指出這架飛機當天的航線是台北–台中–台南–馬公–台南–台中–台北,但從調查報告所提供的飛航計畫來看,這架C-46那天的航線複雜多了,光是馬公就飛了兩趟: 管文和崔文提到兩名劫機嫌犯曾晹與王正義是在下午一點半鐘,跟26名旅客依序在馬公登機。從上面這張表來看,登機時間就不太對:因為飛機在下午四點才起飛,如果一點半就登機,表示所有乘客至少都得在機艙裡等上兩個小時。中情局提供的另一份文件顯示當天在澎湖登機要飛往台北的旅客是21名,抵達台南後又有15人登機,最後在台中又上了16名旅客,總共52位乘客,外加5名機員。 以上只是一些小細節,跟劫機的案情應該沒有直接關連。比較特別的是,管文和崔文不約而同的提到,當天墜機地點附近上空,正好有一架空軍救護隊的直昇機在飛行,而且飛行員全程目擊了C-46墜毀的經過。如果真有其事,這名飛行員應該是重要人證,因為他不僅是目擊者,還是一個懂飛行的目擊者。但奇怪的是,中情局公開的文件中沒有任何一份提到有這樣的目擊者,在調查中也沒有引用如此重要的證詞。 調查報告提到的目擊者並不多:美國軍官Lt. Col. Davis和Major Wells只看到飛機從水湳機場起飛轉向北飛的一段;有位農民的太太Mrs. K. S. Hsu則說飛機墜地時左翼比較低;另一個名叫Cheng的女士(我個人懷疑她跟Mrs. K. S. Hsu是同一個人,只是不同人寫的報告中用了冠夫姓和本姓)當時在一公里外挖菜,看到飛機向左傾斜後墜毀。官方的水湳塔台則是看到了飛機墜毀後冒出的黑煙;而後來才改名清泉崗的公館機場塔台,是接到水湳通知才知道有飛機失事: 所以我懷疑有救護隊直昇機飛行員目擊這件事只是誤傳,因為這麼重要的證詞怎麼可能在文件中完全沒有提到?當天空軍的確在事發後派了一架直昇機到現場,會不會因此以訛傳訛,變成直昇機目擊失事?不過空軍的說法也令人玩味,因為直昇機是在「他們發現(noticed)這架往北飛的飛機向左轉然後墜毀」之後派遣的,此處的noticed究竟是主動的看到還是被通知? 崔文提到「由於飛機是在向右傾斜的狀況下撞毀的,所以坐在駕駛艙右座的副駕駛龔慕韓所遭受的撞擊力最大」,但是根據現場勘驗和目擊證詞,飛機應該是向左傾斜才對。而管文和崔文都說「駕駛艙內也發現了一件撕爛的卡其布上衣,上面有著海軍中尉的肩章」,恐怕也跟實際狀況有些差距。當天駕駛艙被撞個稀爛,應該是分不出艙內還是艙外了: 我拿到的文件顯然很有限,德州大學達拉斯校區的Larry D. Sall博士根據中情局文件所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