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ed images of 7 F-16, 7 F-CK-1 (IDF), 1 S-70C, and 1 S-76B.
有誰知道這是什麼嗎?(2)
因為部落格的軟體不允許我在回應裡貼圖,所以另闢天地。下面兩張圖是Jason Tu從另外一個角度拍到的,為了讓大家看清楚,我把這個神秘的莢艙分成前段和後段貼出來。 可以看到前端有個類似用來註明型號、序號的plate,而且前面後面都漆有暗紅色的色環,末端是封閉的。 下面是10003所掛的發煙器,長相完全不同。
中科院的AIS pod
JP在「有誰知道這是什麼嗎」的回應中提到中科院發展的Air Instrumentation System(AIS)莢艙。這是我在2005年台北國防航太展拍下的海報照片,可以跟IDF四號機上掛的兩個「東西」比較。
Identities of NASC UH-1H
It is well known that ROC Army transferred 20 UH-1H to the former National Fire Administration (NFA), which was consolidated into the current National Airborne Service Corps (NASC). But it was not…
有誰知道這是什麼嗎?
經常把拍到的傑作讓我放到網站上的Jason Tu,這一回在嘉義拍到了IDF的四號機,而且兩端的翼尖都掛上了不知名的東西。因為兩翼都有,所以我不認為是instrumentation pod,比較可能是某種ECM pod。請問有誰知道答案嗎?
Can This Explain Why P-3A Were Removed?
ROCAF 34th SQ received two P-3A from the US on May 19 and July 12, 1966, respectively. But their tenures with ROCAF were very short. All P-3A missions were called off as…
北斗星下的勇者
從友人處取得了國防部史政編譯室出版的「空軍第三十四中隊–黑蝙蝠中隊口述歷史訪問記錄」,雖然這本書早在2004年12月就出版了,聽說有這本書也已經好一陣子,卻好不容易到了昨天才借到。原因無他:這本書是非賣品(雖然封底上註明定價600元整),就連史政編譯室網頁上所列出的軍事書籍裡也沒有它。 我不知道國防部費了那麼大的心血去訪問、整理、撰寫、出版,到後來卻不公開販售這本書的用意何在。編者序言寫著: 因為關於黑蝙蝠中隊正式的官方資料,至今尚未解密,所以即使我們取得這些資料也無法使用,也因為如此,本書的內容完全未涉及這一部份機密資料… 既然本書不涉機密,公開發行販售似無不可。34中隊的老英雄已逐漸凋零,年輕的一代知道34中隊的人也不多。國防部應該善用這本書,讓有興趣的人能更深入了解這一段用生命寫成的歷史,讓沒聽過34中隊的人能知道這些出生入死的故事。但是,這本書竟然是非賣品?! 我也很難理解這些發生在四、五十年前的事竟然還不能解密。當年主導這項計畫的美國已經跟中國建交,電子偵察技術的進步也不可同日而語,當事人也很多都正大光明的回去過大陸,不能解密的理由何在呢?
給使用中文的朋友們
感謝您光臨我的部落格!為了能讓全世界有興趣的朋友都能對台灣的空中武力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所以我的網頁都是以英文撰寫為主。我知道有很多台灣的朋友會來逛逛,還是得請這些網友多包涵!但是在我的部落格裡,如果各位想留下您寶貴的意見,歡迎您用中文寫下!我也會視內容的不同,不定期在部落格裡用中文發表。我把這個部落格當作一個交流的園地,敬請大家支持!謝謝!
More Mysteries About Helicopters: Some Solved, Some Not
The other day I posted a question on a Taiwanese military forum, asking what the addition to the tail of UH-1H 65-2101 (401) was (see the photo below). A netizen soon pointed…
A Mystery Solved, I Think…
Though it was not unexpected, I was disappointed that Hsinsher Open House yesterday did not have any flight demo. Luckily, I had an chance to get a very close look at UH-1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