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這句英文不知如何翻譯較傳神,我只是借用來表達這個意思:有時候檔案文件裡照片的說明文字未必是正確的,照片本身就是最好的說明。從上面這張照片的說明文字(Japs used smoke pots at Okayama in futile attempt to conceal installations.)看來,拍攝的地點應該是在岡山(Okayama)。但真是如此嗎? 下面這張照片是B-29在一次轟炸任務中於屏東市上空拍攝的,仔細比較的話,可以發現局部的街道跟第一張照片是完全吻合的,這證實了本文的第一張照片其實是在屏東上空拍的。 中央研究院海外歷史圖資與典藏 (Via Academia Sinica) 有興趣的話,還可以拿B-29拍的照片跟現代的Google Earth衛星照片來比一比: 下面這張照片的註解文字說 Hangar facilities at Kagi Field, Central Formosa, under attack on 13 October…
Tag: 第38特遣艦隊
空襲瓦斯研究所、六燃新竹施設及新竹一次變電所
NARA via Fold3.com 12月初的一個溫暖的星期天下午,承蒙前輩林炳炎先生致贈他跟林身振先生的大作《第六海軍燃料廠探索》,書中提到了美軍在1944年10月14日對六燃新竹施設的空襲,我不假思索的認為當天美軍應該沒去攻擊六燃。然而回家之後才發現美軍確實在14日空襲了六燃,還寫在作戰報告中。上圖就是美軍無畏號(USS Intrepid)航艦第18轟炸機中隊報告裡的照片,文字說明是攻擊新竹的一座氧氣工廠(箭頭指處),而六燃新竹施設就在氧氣工廠右上方的一大片區域。無畏號的作戰報告統整了當天攻擊新竹與後龍一帶地面目標的戰果如下: NARA via Fold3.com 文字中提到的氧氣工廠(presumed oxygen plant)其實是瓦斯研究所。美國政府在戰爭結束後不久就派了一組人馬到台灣,詳細研究了台灣的政府機關、工業、交通、電信、水利、電力等各方面設施在空襲後的損害狀況(所以美國政府其實比國民政府更了解當時的台灣),並作成書面報告,其中提到瓦斯研究所遭到空襲的狀況: 所以瓦斯研究所在1944年10月14日的空襲中被炸中三處,但此後美軍就沒再攻擊這裡。同一份報告也指出六燃新竹施設在該次空襲中的損害,文中提到有34名工廠人員被炸死,與六燃廠史的記載相符: 由於10月14日是新竹施設首度遭受攻擊,最上面那張照片正好為我們保留了新竹施設遭到空襲前的最後影像。不過這張照片在第18轟炸機中隊作戰報告中雖然是以北方在上、南方在下的方式呈現,其實當天飛機是從北面往南面拍攝,所以應該倒過來看。另一個問題是我從Fold3.com拿到的照片是經過影印的,細節並不清楚。幸好我從歷史學者杜正宇先生處取得原件翻拍的版本,局部放大如下,箭頭所指就是現在建功國小旁的大煙囪,由於拍攝時間是當地上午7點,剛升起的太陽讓大煙囪和旁邊的廠房在地面留下長長的影子: NARA via 杜正宇 美軍在1945年1月對新竹施設的空襲並未造成損害,後來一直到1945年6月29日才再度攻擊六燃新竹施設,所以下面這張1945年7月11日相同地點的照片就是它最後的受損狀態: 中央研究院海外歷史圖資與典藏 (Via Academia Sinica) 為了便於比對,我把《第六海軍燃料廠探索》的圖5-1 新竹施設配置圖倒過來看(原圖附在其後): 把配置圖和它之前的兩張局部照片比較,可以發現大煙囪的廠房在配置圖中叫做「原動缶」,但是形狀差很多。從空中俯視的廠房呈現出來是缺了一角的正方形,跟「原動缶」的長方形差很多。反而配置圖裡的「變電所」也是缺一角的正方形,只是它被畫在馬路的另一邊。 根據空照判讀的結果,我在此提出一個大膽的推論:新竹施設配置圖裡被標示為「變電所」的建築物的位置畫錯了,而現存大煙囪旁的大廠房應該就是圖上被稱作「變電所」的建築物(至於它的真實功能是不是變電所,就非我的專業所能判斷的,也不是這篇的目的)。照片中的大廠房左側有兩棟長型的廠房,應該就是配置圖的「原動缶」。由於配置圖是戰後憑記憶畫的,錯誤在所難免,例如幾個カス儲存槽的位置就明顯的不一致。我之前曾懷疑配置圖裡的「變電所」是因為被炸掉了才沒出現在7月11日的照片,但美軍證實1944年10月和1945年1月的空襲都沒有造成重大損害,就算1945年6月29日的空襲造成極大損害,日本人也不可能在7月11日前就清理的一乾二淨。所以配置圖裡「變電所」的位置實際上是沒有廠房的,上面兩張空襲前和空襲後的照片都可以證明這一點,唯一的可能就是配置圖畫錯了。 無畏號航艦整裡的戰果報告中還列出一座位於新竹東方的變電站(Transformation station E. of SHINCHIKU),這很有可能是下面照片裡位於埔頂的變電所: 中央研究院海外歷史圖資與典藏 (Via…
中台灣上空的威力掃蕩
Fighter Sweep Over Central Formosa
《攻擊北斗飛行場!》這一篇的結尾提到,美國海軍蘭利號航艦(USS Langley, CVL-27)上的第44魚雷機中隊在1945年1月3日完成攻擊北斗飛行場的任務後便行返航,而為他們護航的第44戰鬥機中隊F6F-5戰鬥機則繼續對其他地區進行掃蕩任務。On January 3, 1945, TBM-1C torpedo bombers of VT-44 and F6F-5 fighters took off USS Langley (CVL-27) to attack targets on central Formosa. On completion of their attack on Hokuto…
攻擊北斗飛行場!
USN Hit Hokuto (Beidou)
1945年1月3日上午0930(美軍時區I,相當於日本時間),9架美國海軍第44魚雷機中隊的TBM-1C從蘭利號航艦(USS Langley, CVL-27)起飛,準備執行攻擊台灣中部的日軍航空設施。十分鐘後,12架第44戰鬥機中隊的F6F-5也從蘭利號起飛,除了為魚雷機護航,也負責照項任務。3架TBM因為機械故障或無法與隊友成功會合而提前返航,其餘6架魚雷機與護航的戰鬥機集結後在上午1115飛抵目標區。他們首先飛往虎尾飛行場,下降到7,000呎後在飛行場北方盤旋觀察,但是戰鬥機的領隊認為這裡沒有任何值得攻擊的目標,於是決定往北飛到北斗飛行場(美軍稱為溪洲飛行場,確實位置是位於目前彰化縣的竹塘鄉和埤頭鄉境內)。At 0930I on January 3, 1945, nine TBM-1C of VT-44 took off from the USS Langley (CVL-27) for a strike against aircraft and aircraft installations in central Formosa. Ten minutes…
攻擊花蓮! Battle of Formosa: Karenko
之前一直不能理解為什麼美國海軍漢考克號航艦(USS Hancock, CV-19)在1944年10月派機轟炸台灣的戰報與相關照片這麼罕見,直到今天才找到可能的答案。原來在1945年1月21日下午,一架結束轟炸台灣任務的TBM-3魚雷轟炸機返航順利降落後,機上的500磅炸彈突然爆炸,不僅炸死眾多官兵,引發的大火也燒毀了許多重要文件,其中包括了1944年10月轟炸台灣任務的文件與照片。For some time I had been wondering why it was so difficult to find original documents and photographs taken by USS Hancock (CV-19) during its operations against Formosa in October…
攻擊屏東!
USN Hit Heito (Pingtung)
Source: NARA via Fold3.com 我在國小上社會課和國中上歷史課時,課本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描述是以「八年抗戰」、「對日抗戰」的史觀為中心。隨著對這段歷史越來越投入,我漸漸領悟到,對台灣這塊土地來說,「抗戰」的主要發動者是美國,而當時受日本統治的台灣其實是「抗戰」的受方,反而中華民國沒有直接的角色。我這一系列的圖文,就是要呈現「對日抗戰」的另一個面向,讓大家知道當年的台灣在哪些地點發生過哪些事。 1945年1月9日清晨,15架SB2C、6架TBM與7架護航的F6F從美國海軍提康德羅加號航空母艦(CV-14)起飛,執行對台攻擊任務,主要目標是中部的公館飛行場。不過台灣地區在冬季的天候往往不佳,這一天也不例外,中部上空完全被雲層籠罩,這批飛機只好往南飛行,找尋其他適合攻擊的目標。他們在高雄地區上空雲層的開口發現一座大型機場,於是立刻逮住機會發動攻擊。事後,美軍根據當天的照片確認被攻擊的是屏東飛行場。On the morning of January 9, 1945, fifteen SB2C and 6 TBM, escorted by seven F6F, took off from the USN aircraft carrier Ticonderoga (CV-14) for an…
蘭陽高等女學校遭炸
Ranyo Girl’s Higher School Bombed
Source: NARA via Fold3.com 1945年1月,美國海軍第38特遣艦隊對台灣發動第二波大規模空襲,除了西部的目標,東岸的花蓮港、蘇澳、宜蘭這次也被列入轟炸的對象。1月21日上午,美軍航空母艦考本斯號(USS Cowpens, CVL-25)上的F6F戰鬥機對宜蘭地區發動攻擊,主要目標是宜蘭飛行場。其中一架專門負責照相的戰鬥機拍下了以上的照片,不過照片裡因為爆炸而冒出濃煙的並不是日軍的軍事設施,而是現在稱為蘭陽女中的蘭陽高等女學校。可能是因為學校就位在連接宜蘭南、北飛行場的滑行道旁,讓美軍以為是軍用房舍才遭到誤炸。In January 1945, Task Force 38 of the US Navy launched the second wave of massive air campaign against Formosa. Karenko (Hualien), Suo (Suao), and Giran…
福爾摩沙之役美軍戰果報告 Battle of Formosa: Task Force 38 Operational Summary
美國海軍第38特遣艦隊針對1944年10月12日至14日的對台攻擊行動所做之作戰總結報告(Operational Summary)共計六頁,可按此下載pdf檔。由於報告已經是條列整理的形式,就不逐字翻譯為中文,其中提到的台灣地名則請參考以下之對照:To read the operational summary of the Battle of Formosa by Task Force 38, you may want to download the pdf file. A look-up table for Formosan geographic names mentioned in…
福爾摩沙之役美軍船艦 Battle of Formosa: US Navy Ships
以下文件內容取自美國海軍列克星敦號航艦(USS Lexington, CV-16,福爾摩沙之役期間是第38特遣艦隊指揮官的旗艦)的戰報,文字指出美國海軍在1944年10月12日到14日對台灣發動的攻擊行動,目的是支援美軍反攻菲律賓雷伊泰(Leyte)的行動計畫。接下來列出了第38特遣艦隊在福爾摩沙之役時的組織,由於船艦數量甚多,所以就不再一一翻譯,各艦艇型式縮寫的說明是:The following document is taken from the report by USS Lexington (CV-16). Keys to the vessel types are: BB:戰艦 Battleship CA:重型巡洋艦 Heavy Cruiser CL:輕型巡洋艦 Light Cruiser CL(AA):防空輕型巡洋艦 Light Cruiser (Anti-Aircraft)…
福爾摩沙之役被俘美軍 Battle of Formosa: US Prisoners of War
Source: 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 (Japan Center for Asian Historical Records) 美國海軍雖然在1944年10月12日到14日的對台攻擊行動中大有斬獲,卻也損失了相當多的人員和飛機,這些被擊落的人員有部分被日軍俘虜,在受完偵訊後就成了戰俘。上表就是台灣軍司令部記錄這段期間被俘虜的美軍人員名冊,不過我相信真正被俘人數應該不只這些。Although the attack against Formosa by US Navy Task Force 38 during October 12-14, 1944, was highly successful, many US aircraft and crew w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