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懷在1962年9月9日被擊落的前一天,楊世駒執行了一次代號為GRC-126的偵照任務。關於這次任務的描述,目前可以公開查到的,不外是來自過去兩岸出版的書籍和文章,所以都有一些共同的錯誤。前幾天在一個部落格上看到轉載一篇紀念陳懷的文章,其中也提到了GRC-126這次任務,還是有一樣的錯。既然美國方面已經把這次任務的檔案解密,我想在此說明清楚,以免日後積非成是。以下引用的部分是該部落格上的文字。 楊世駒所駕駛的U-2偵察機,原定計劃是一路由昆明、南寧、桂林、南昌、西安、上海,然後出海後轉東南,再轉西南航向回航。不料當楊世駒到達桂林完成偵照之後,飛機的供油系統卻出了問題,在台灣海峽上空3萬呎擔任無線電中繼的管制官,立即在取得隊部的指令後,命令楊世駒停止偵照,以曲折航線回航。 下面貼出的文件,是當時給飛行員參考的,按照順序列舉了從穿幕(point of penetration)之後會經過的主要目標,藍色的中文字和紅線是我加上去的。其中除了藍山和來陽機場,其他地點都在廣東省,所以可見上述的計畫飛行路線並不正確。 下一份文件則是任務結束後發出的,其中清楚的寫著返航的原因是交流發電機故障(A/C generator failure),不是供油系統。另外所謂的「在台灣海峽上空3萬呎擔任無線電中繼的管制官」也是不正確的說法,只是我無法提出明確的證據。 這篇文章的最後寫著: 陳懷被擊落的第3天上午……第35中隊及第4中隊在當天下午,甚至還主動出擊,在終昏前進行一次大陸東南沿海7大空軍基地的偵照作業。但這一天下午,解放軍不但連1枚飛彈也沒發射,連攔截機也是1架也沒升空。 我不知道第4中隊是否真的有主動出擊,但可以確定第35中隊沒有。此時美方和我方都還沒完全明瞭失事的原因,怎麼可能貿然行動?以下出自兩份不同文件的任務列表,也證明了這是子虛無有的說法。華錫鈞在「戰機的天空」這本書中也提到,陳懷殉職的下一次任務,是由他擔任飛行員(書中的任務日期是12月6日,美國時間是12月5日)。 希望日後出現的文章不會再有相同的錯誤。
Tag: 楊世駒
The Credit Belongs to Gimo Yang(為楊世駒先生說句公道話)
In his memoir Piercing the Bamboo Curtain from the Sky, Col. LU, Shi-Liang stated that CHEN, Huai, detected that several Tu-16 bombers were stationed at Shuan-Cheng-Tzu Missile Test Range and Wu-Kung Airfield…
「飛鳴鏑」釋疑(二)
跟其他中共關於U-2的書籍一樣,「飛鳴鏑」也指稱,楊世駒在1962年9月8日執行的任務,是因為中共在前兩天分別調動轟炸機飛往江西,我國與美國因此安排U-2前往一探究竟(不過「保衛祖國領空的戰鬥」說是9月7、8日兩天,「飛鳴鏑」說是6、7日,他們得先打一架決定誰才是對的)。「飛鳴鏑」甚至還說「空情總署署長衣復恩接到…報告,慌忙跑到總統府去向蔣經國報告」,還說楊世駒當天的「偵察計畫中並沒有廣州」,而是因為飛機故障,才在回程順道偵察廣州的。 簡直是胡扯! U-2的任務計畫豈是這樣匆忙訂定的(當時衣復恩也已經不是情報署長了)!楊世駒當天的任務編號是GRC-126,以下就是這次任務的alert。注意DTG是Zulu Time的9月6日21:32,也就是中原標準時間9月7日清晨5:32。至於當天的主要目標,如最後一行所說的「Targets to be covered MSN directed primarily against 7 GRC DZ areas plus additional targets same area」,本次任務主要目標是中華民國(GRC)反攻大陸行動中的7個空降地點,南昌剛好是在範圍裡。 廣州也在原訂偵察計畫中,以下是9月7日的target guidance,第B項的city of Canton就是廣州,White Cloud AFLD就是白雲機場。 最扯的是,書上說楊世駒在飛機故障後,透過機上的B.W.系統(就是Birdwatcher系統)向桃園報告。可是Birdwatcher系統在1962年時根本不存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