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1963年11月1日駕駛U-2進入中國大陸執行高空偵照,遭中共擊落且被俘多年的前空軍第35中隊(黑貓中隊)飛行員葉常棣,在旅居美國多年後,於今年10月返台定居,然而卻於11月16日因心臟病猝逝。當年葉常棣被擊落後,美國中央情報局認為葉應該已經殉職,因此批准在桃園的H分遣隊(Detachment H)提供5,000美元的撫卹金(見上圖)給他的「遺孀」(葉常棣於1962年11月18日首度結婚)。後來因為我國空軍已經提供了3,750美元給葉的「遺孀」,所以中情局將支付的金額減到3,000美元。 首位殉職的黑貓中隊飛行員是1961年3月19日在桃園基地的一次夜間訓練任務中失事的郄耀華,中情局撥了一筆4,000美元的撫卹金給家屬(如下圖)。而首位在偵照任務中殉職的陳懷,因為無親屬在台,所以美方並未提供撫卹金,而是捐助2,500美元作為興建台北空軍子弟小學懷生堂的經費(見拙作《快刀計畫揭密》)。 1964年3月23日,梁德培在一次訓練任務中失事殉職,中情局在次月提供每位家屬1,000美元的撫卹金,合計金額3,000美元。對於後續失事殉職的李南屏、張立義(事實上未殉職)、王政文、吳載熙、余清長等五位飛行員,中情局也比照此例,給予每位家屬1,000美元(如下圖)。 值得注意的是,中情局在1967年以前付給黑貓中隊殉職飛行員家屬的撫卹金,其實都應該算是「道義」上的補償,因為在快刀計畫合作的備忘錄上並沒有這樣的條款。但由於余清長的遺孀得知參與中情局合作計畫作戰身亡的C-123飛行員家屬可以得到高達10,000美元的加倍賠償(double indemnity),當時的空軍總司令徐煥昇因此向美方要求重新檢討快刀計畫的相關補償方案。雙方在1967年3月重新簽訂的中美快刀計畫合作協定於是附加了以下有關死亡撫卹金的約定: 根據這項新增的條款,如有黑貓中隊的飛行員殉職,其家屬至少可以得到5,000美元的撫卹金。如果家屬人數超過五人,每多一人再另給付1,000美元。若於作戰任務中陣亡,則給付金額加倍(即double indemnity)。不過中情局在當年6月把金額再提高,變成6,000美元/12,000美元。 不到三個月,黃榮北在9月8日的偵照任務中被飛彈擊落殉職,中情局依照約定提供了12,000美元的撫卹金(如下圖)。 最後一位殉職的黑貓中隊飛行員,是在1970年11月24日訓練失事的黃七賢,不過我沒有相關的撫卹金資料。
Tag: 快刀計畫
RH-35 見星?
上面這段文字來自一份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一份新近解密文件,提到國軍的第35中隊(即黑貓中隊)將美方提供的U-2偵察機賦予RH-35的編號,R代表偵察(Reconnaissance),H代表高空(High altitude),35就是第35中隊,並且命名為「見星」(這是我個人的解讀,原文只有音譯Chien Hsing)。由於這是美方寫我方的事情,所以不見得正確。不過多年前我曾經發現一份前中情局台北站站長克萊恩(Ray S. Cline)的手寫文件(如下圖),上面也提到RH-35,當時不得其解,以為是克萊恩為了保密而自己取的代號。現在上面的文件不僅提到這編號,還有中文名稱的英文音譯,因此這編號應該是來自國軍這方無誤。只是這編號與名稱究竟是指U-2這飛機,還是指第35中隊這單位(國軍單位除了番號,也多半有名稱),目前暫時無解。
CIA 最新解密文件
美國友人昨天通知我說,CIA(中央情報局)已經把《History of the Office of Special Activities (OSA) From Inception to 1969》的前半部解密,距離外界知道有這份文件的存在(1998年),已經過了十八年。這次解密的文件封面也顯示,當初提出FOIA申請的人早在2002年就appeal,但直到今年3月才通過。不過這長達十多年的等待,只換來前半部的解密,有關快刀計畫的內容,不巧就在尚未解密的後半部。所以現在只能從文件一開始所附的年表大事記(Chronology)找到一些跟快刀計畫有關的重要事件,但即使如此,這些事件的記載可能都是國內未公開的(或根本沒有紀錄?)。 事實上這個年表過去已經部分解密,我在寫《快刀計畫揭密》就曾引用,只不過當時很多是要利用文字的context來猜測。以下我找出幾個條目,讓各位知道這次解密的程度。每一則都會先顯示部分解密的內容,接著再顯示本次解密的版本。 這一則指出,美國空軍戰略空軍司令部在1958年12月12日就已經向參謀長聯席會提議讓國府參與U-2的偵察計畫。也就是說,美國空軍的腳步是走在中情局前面的。我在《快刀計畫揭密》也曾引用這項資訊,不過我昨天才發現我的書把日期寫成了12月28日,真是不好意思。 1960年8月26日,美國國務院與艾森豪總統批准了中情局在台灣成立一支U-2分遣隊的提案。原先解密的版本只遮掉兩個字,還滿容易猜的,所以《快刀計畫揭密》也提到了這件事。 以下這一則在原始解密版本中完全被遮蓋,當然就無從猜起。但是它敘述的事件相當重要,因為蔣介石總統在1960年9月13日批准了中情局台北站長克萊恩的提案。 這次的解密也把所有失事的黑貓中隊飛行員的名字揭露出來,雖然這些名字早就不是秘密。以下僅以葉常棣為例: 本次解密的年表中,與快刀計畫相關的重要事件當不只這些,但請容我先賣個關子。等這份文件的後半部也解密後,我考慮把《快刀計畫揭密》翻新一次,加上新近解密的內容。希望中情局不要再讓我等十八年,我不是王寶釧!
快刀計畫前四次任務航線
上個月底,英國作家Chris Pocock寫email向朋友們預告,美國中央情報局已經把十多年前只是部分解密的U-2相關歷史作大幅度的解密,文件即將在網路上公開。昨天早上果然就發現可以下載,但更驚訝的是今天台灣的媒體也大幅報導這份文件解密的新聞,只是重點都放在中情局公開承認51區(Area 51)存在的這部分。難怪我在《快刀計畫揭密》透露的內容都得不到保潔、吸瓶的青睞! 對我個人來說,新解密資訊裡最特別的就是最上面顯示的Project TACKLE前四次任務航線圖(點擊可放大)。這四次任務分別由陳懷(GRC 100)、楊世駒(GRC 102)、華錫鈞(GRC 104)、王太佑(GRC 106)擔任飛行員,除了GRC 102的航線曾在華錫鈞的自傳《戰機的天空》中出現,其餘三次任務的飛行路線過去都未公開。尤其陳懷負責的GRC 100更是眾人注目的焦點,因為他多年前就已殉職,無法親自描述,而且這次任務涵蓋的許多地區都受到雲層遮掩,很難從照相判讀報告來研判他飛過哪些地區,所以這張圖更加重要。當然,這張航線圖的公開,也再度證明國防布宣稱陳懷在GRC 100任務中拍攝到武功機場的說法是絕對錯誤的,因為GRC 100的航線根本就沒有經過武功一帶!
莊人亮先生辭世
Spike Chuang Passed Away
莊人亮先生(右)與英籍U-2研究專家Chris Pocock先生攝於2004年2月Spike Chuang (right) and British author Chris Pocock 前黑貓中隊(空軍第35中隊)飛行員莊人亮先生不幸於5月11日辭世。國防部在新聞稿中又搞了烏龍(如下圖),稱莊先生是於美國德州洛佛林(Laughlin)基地完成U-2飛行訓練,但事實上他受訓的地點是位於亞利桑那州的Davis–Monthan空軍基地。儘管國防部愛說自己重視歷史傳承,但素質卻是每下愈況,近幾年在表彰或悼念黑貓中隊隊員的新聞稿中幾乎都有明顯的錯誤,而且我從未看過他們更正。這回把莊先生受訓的基地寫錯,導致所有採用新聞稿的媒體跟著一起出錯,然後這錯誤的資訊再透過Internet如電腦病毒般蔓延,國防部真是居功厥偉。Former U-2 pilot, Spike Chuang, of the ROCAF 35th Squadron (aka Black Cat Squadron) passed away on May 11. The press release prepared…
3月份文件解密
檔案一:1962年3月26日,王太佑成功執行他個人的首次U-2偵察中國任務(GRC-106),一口氣拍攝到34座機場。這份文件詳細記載了這34座機場和其他目標的判讀結果。 檔案二A、B:1964年初,由於飛行員短缺,當時黑貓中隊具備任務資格的就只剩李南屏一人,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因此中情局在3月規劃了一次相對安全的任務,目的是讓李南屏建立信心。李南屏在3月16日執行了這次編號為C024C的任務,本文件包括任務概述和照相涵蓋圖。 檔案三:1968年3月16日,范鴻棣執行編號C058C的U-2偵察任務。後來世界局勢的演變,讓C058C成為黑貓中隊最後一次飛越中國的任務。本文件是此次任務的摘要報告(resume)。 檔案四:1974年3月,快刀計畫進入了最低潮,黑貓中隊已經難得出一次任務,但美國的國家偵察室(NRO)仍行禮如儀的預估下個月執行4次電子照相混合任務和4次LONG SHAFT電子偵察任務。 有關黑貓中隊與快刀計畫的其他內幕,請參閱【快刀計畫揭密】一書。
2月份文件解密
檔案一:黑貓中隊成功於1962年1月13日執行首次偵察中國任務後,中情局派駐桃園基地的Detachment H指揮官在2月7日交出了1月份月報,看看他在月報中寫了什麼。 檔案二:1966年2月17日,黑貓中隊的吳載熙在一次訓練任務中失事殉職。這份檔案收集了有關的電文和調查文件,多達數十頁。 檔案三:1967年初,國府要求與美國重簽快刀計畫協定。這份文件是中情局內部在2月24日完成的協定草案,後來雙方實際簽署的協定雖然稍有更改,大部分的內容還是跟草案差不多。
1月份文件解密:
1962/01/13 陳懷成功執行GRC100任務
1965/01/10 張立義執行C025C任務被擊落
只要對黑貓中隊的歷史稍有了解,這兩個事件應該都不算什麼秘辛了(但如果你還是不太了解,建議你可以買一本我寫的《快刀計畫揭密:黑貓中隊與台美高空偵察合作內幕》來看)。我在這裡是要提供跟這兩個事件有關的美國政府文件,給想要深入了解或研究的朋友參考: 檔案一(2164kB):這是美國National Photographic Interpretation Center針對GRC100任務拍回來的照片所做的立即判讀報告。重視歷史傳承的國防部應該派人從頭到尾研讀一遍,看看到底哪裡有提到武功機場和Tu-16。 檔案二(7330kB):其實這不只是一份文件,而是從C025C任務的命令發佈,到張立義失事後所做的檢討等一連串的電報和報告所構成。 我的書主要是從決策的層次來探討快刀計畫,因此很多執行層面的細節無法涵蓋,希望有人接棒把這部分的歷史記述補全,而這裡提供的文件也許可以幫上一點小忙。
歷史上的今天:1972年12月27日
1972年底,距離第一架U-2偵察機進駐桃園基地已經過了十二個年頭,但是中華民國政府與美國之間的外交關係卻是一年不如一年。這一年的2月,美國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光明正大的到北京訪問,並且跟蔣介石總統的宿敵毛澤東握手言歡。而界定台美雙方U-2高空偵察合作內容的快刀計畫協定在1970年3月重簽後,也即將於1973年3月再度到期。美國中央情報局台北站沒有把握雙方的這項合作會不會很快就因為擋在美中修好之路上而被迫中斷,所以在上面這封1972年12月27日發回總部的電報(點擊可放大)中,建議在重簽協定時只要續約一年。台北站認為中華民國政府必然會因此了解其中的弦外之音,而且預言國府不會就此放棄延續一年、甚至比一年更久的機會。不過台北站也點出,國府必然會要求美方提供取代U-2的情報收集方式,如果美方沒有好好處理,後果將不堪設想。 然而在電報的第二段,中情局台北站另外提出了比較保守的選項,也就是續約三年,同時加上六個月前告知不再續約的條款。 後來台美雙方的決定如何?有關黑貓中隊與快刀計畫的其他內幕,請參閱【快刀計畫揭密】一書。
黑貓中隊與中國的第一次核子試爆(2)
不管是透過電磁波或聲波,都還算是間接的偵測,最直接的證據,就是收集核子試爆產生的落塵。以上美國空軍技術應用中心的文件列出了美國空軍在中國首次試爆後進行落塵採樣所使用的飛機和出發的地點,其中的WU-2就是大家熟知的U-2,只不過它們並非中情局或黑貓中隊的U-2,而是隸屬於美國空軍。文件也指出,試爆後第二天在日本地區29,000到30,000呎上空的採樣成果最佳。 收集到的落塵馬上接受檢驗。10月20日,美國原子能委員會(Atomic Energy Commission)的主任委員Glenn T. Seaborg在日記上就記載,落塵分析顯示中國第一次試爆使用的原料是鈾-235,而非過去所猜測的鈽。 由我國國防部主辦、展期從2010年10月到2011年2月的「高空的勇者-黑貓中隊特展」,儘管沒有使用「偵獲中共第一、第二次原子彈試爆」這樣的說法,卻也提供了「成功偵照及偵測到中共的核子試爆基地與核子落塵」的錯誤訊息給廣大的參觀民眾,真是十分遺憾。承辦人員大概以為所有U-2都能執行落塵採樣任務吧!以下這張少見的彩色照片裡,是美國空軍在1960年代初專門執行落塵採樣任務的U-2,可以看到機身前段下方裝了一個像發動機進氣口的集塵器(此「塵」是核子落塵,非灰塵)。 Source: USAF 下面這張正面照片除了顯示了機身下方集塵器的進氣口,在機鼻的正中央也可看到一個圓形的集塵進氣口。黑貓中隊的U-2是專門從事照相與電子偵察的構型,如果沒有經過大幅改裝,飛行員也沒有接受相關飛行訓練,是不能執行落塵採樣任務的。 Source: USAF 下圖是一位美國空軍的士官把集塵紙裝進U-2的照片(最上面的文件裡提到的paper): Source: USAF 有所謂「沒圖沒真相」,當年的老美也深知此理,所以他們的CORONA衛星在中共完成第一次核子試爆四天後也拍攝到了爆炸中心(Ground Zero)的照片: Source: Via 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 總而言之,美國人透過電磁波、聲波、核子落塵、影像等方式,偵獲中國在1964年10月的首次原子彈試爆。不知道國防部可以提供什麼樣的證據,來證實第35中隊偵獲了中共的試爆? (未完,待續) 有關黑貓中隊與快刀計畫的其他內幕,請參閱【快刀計畫揭密】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