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iami News (via JFK Library)
中華民國政府在1961年秘密成立「國光作業室」,負責擬定反攻大陸的作戰計畫。進入1962年後,蔣介石總統更加積極準備反攻大陸,他在1月24日與美國海軍輔助通信中心主任(實為中央情報局台北站長)克萊恩會面時,曾當面詢問「目前不知閣下是否認為我們中美雙方已經到了可以討論反攻大陸的適當時機」。美國的甘迺迪政府為了避免事態擴大,連番派出高層官員前來台北,敦促蔣總統打消這個念頭。但是蔣總統只是同意將反攻的發起時間從6月延到10月,並未真正放棄。4月2o日,國府成立研究反攻大陸計畫的「420委員會」,參與者包括賴中將名湯、衣少將復恩、黃少將德美、趙少將光漢,並以賴中將名湯為首席委員;美國方面的代表包括美海軍輔助通信中心副主任梅樂利先生、美海軍輔助通信中心情報作戰處處長納茲基先生、美海軍輔助通信中心主管空軍業務之寇特上校,以梅樂利先生為美方首席委員,並以美軍台灣協防司令部參謀吳登准將為美方之軍事顧問。克萊恩因為當天就要返美赴任中情局的情報處副局長(Deputy Director of Intelligence),所以未在420委員會中掛名。
為了籌措軍費,立法院在4月27日通過國防臨時特別捐徵收條例,自5月1日起從各項稅額、客運票價徵收20%至50%不等的金額,至次年6月3日為止。中情局5月10日從台北發出的一份密電指出,國府的軍隊已經有80%完成作戰的準備,而且如果一切進行順利,所有的部隊在三個月內就可以完成備戰。這份密電也指出,蔣介石已經下定決心,只要準備完成,而且有成功登陸的機會,國府就會發動行動,不管美國的態度如何。
在台灣海峽對岸的中共對於國府的積極行動也有所警覺,毛澤東在5月17日及29日兩度召見解放軍總參謀長羅瑞卿,要羅針對台灣海峽與中印、中蘇邊界的局勢進行戰備。6月10日,中共中央向全國發佈了《關於準備粉碎國民黨軍進犯東南沿海地區的指示》,數個師的兵力奉命向福州軍區機動。美國方面立即偵知中共動作(應該是透過監聽獲得),中情局每天呈遞甘迺迪總統參考的《The President’s Intelligence Checklist》在6月11日這天就提到了中共軍隊的調動,只是仍不確定中共真正的目的:
中共駐波蘭大使罕見的要求在6月15日私下會晤美國駐波蘭大使卡伯特,不過王炳南在預定見面的當天又稱病取消這次會晤,讓美國搞不清楚中共的用意。隨著中共的部隊持續湧入福州軍區,情勢越來越緊張,甘迺迪總統20日在白宮約見國防部長麥納馬拉(Robert S. McNamara)、中情局長麥康(John A. McCone)等政府高層會商台海局勢。麥康認為從中共調動兵力的規模和急迫性來看,很可能是要對金門發動突襲。然而接著發言的麥納馬拉卻認為情況沒那麼嚴重,而且還質疑中情局的情報蒐集能力,因此他建議再蒐集更多的情報,同時表示可以派遣兩架戰略空軍司令部的U-2到台灣支援,利用天氣好的時候,由國府的飛行員駕駛四架U-2同時出動,以求得最大的效果。
麥康表示U-2的偵察任務會受到天氣的限制,甘迺迪就從門外漢的角度問麥康是否可以讓U-2飛低一點。總之,麥康在這次會議裡的表現並不理想。不過麥康後來指示中情局的U-2總部從愛德華空軍基地的G分遣隊調派一架U-2到台灣支援位於桃園的H分遣隊,這架編號342的U-2在26日就飛抵台灣,加上原本就在桃園基地的兩架,所以同時有三架U-2進駐(358、378、342):
中情局稍早規劃在台北時間23日上午出動一架U-2執行GRC-114任務,偵察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中共部隊動向,但是因為目標區氣象預報不佳而三度延後,最後被迫取消。而在同一區域以不同航線偵照的GRC-115任務,則如期在台北時間26日上午由陳懷駕駛358號U-2起飛執行。以下即為該次任務航線圖:
黑貓中隊在6月29日、6月30日兩天又分別由楊世駒與華錫鈞執行了GRC-116、GRC-117任務,密集監視共軍在台灣海峽沿岸省分的動態,不過中共軍隊大約從25日開始之後就停止機動。進入7月後,黑貓中隊在7月6日上午由楊世駒執行了GRC-119任務,偵察的結果並未改變美國之前的研判,也看不出中共要攻打外島的傾向:
黑貓中隊在7月10日由陳懷再執行了GRC-120任務,中共依然沒有更進一步的動向:
歷史後來告訴我們,這次號稱第三次台海危機的緊張情勢並沒有再升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動用U-2之外,代號BOWTIE的偵察行動也從6月20日開始,在天候許可的情況下每日從台灣出動RF-101到福州、廈門、汕頭一帶偵察,7月3、4、5日這三天還各出動了兩個架次,6日更多達三架次。下圖即為偵察福州任務的航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