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號傳單
108號傳單
從本文的Part 1可以看到,美軍空投傳單向日本本土的平民預告轟炸地點的行動,總共就只有1945年7月27日、7月31日、8月4日這三次。要達到預先警告的目的,必須具備以下兩項要素,缺一不可:
- 傳單上明確指出預定空襲的時間與地點。
- 傳單在預定空襲的時間之前投下。
我用一個日常生活中經常碰到的例子來說明第一項要素的重要性。假設氣象局針對颱風發布了以下兩種不同的警告:
警告1:7月已進入颱風季節,預估今年將有四到五個颱風侵襲台灣,敬請做好防颱準備。居住在山坡地或土石易崩落之處的居民,請小心土石流;沿海地區居民應嚴防海水倒灌。
警告2:強烈颱風XX預估將在7月XX日上午XX時左右從台灣東部XX一帶登陸,東部山區雨量將超過1000公釐,A鄉鎮因有土石流之虞,請該地的居民盡速撤離。
請問哪一種警告具有真正預警的效果?假如你碰巧是A鄉鎮的居民,你會在看到警告1的時候就馬上撤離嗎?把颱風換成空襲,就可以了解沒有明示空襲時間與指定地點的傳單頂多只有威嚇的功能,不能算是有效的預警,因為你根本不知道什麼時候炸彈可能落在頭上。這是為什麼美軍的2106號傳單這麼重要,因為它是太平洋戰爭中罕見明示了空襲時間與地點的傳單。
不過2106號畢竟是美軍針對日本本土製作的傳單。美軍於太平洋戰爭期間也曾在台灣空投傳單,其中有沒有明確指出空襲時間與地點的預告傳單?
在《轟炸台灣的紙彈》這一篇裡,我貼出了昭和20年(1945年)1月《臺灣空襲狀況集計》中的【第二表:傳單撒布狀況】,表中記錄了美軍飛機當月在台灣地區投下的傳單種類及投放的日期與地區,沒有任何一張有明示美軍將要空襲的時間和地點。這些傳單比較屬於通用的性質,並非針對台灣地區特別設計。而今天我要貼出來的則都是針對台灣地區的傳單。
Part 1提到的美國陸軍20第航空隊,與曾在1944年10月及1945年1月從海上攻擊台灣的美國海軍,都是使用Office of War Information (OWI) 的人員製作的傳單,這些傳單的編號都是由三位以上的數字構成,例如本文一開始的107、108號傳單和以下的415號傳單。根據記錄,美軍在1944年10月印製20萬張107號傳單、10萬張415號傳單,在1944年12月印製20萬張108號傳單。就時間點來看,應該是海軍第38特遣艦隊攻擊台灣時使用。
415號傳單A面
415號傳單B面
至於麥克阿瑟將軍麾下的陸軍單位則使用另一種系統的傳單,其編號的格式為 N-*-M :N是代表順序的數字,*是代表地區的字母,M則是代表單位的數字。為台灣地區設計的傳單,是以FO作為代表地區的字母(FOrmosa),例如以下的1-FO-1與2-FO-1號傳單:
1-FO-1號傳單A面
1-FO-1號傳單B面
2-FO-1號傳單A面
2-FO-1號傳單B面
上面所貼1-FO-1與2-FO-1號傳單的圖樣,都是在第43轟炸大隊第403轟炸中隊的1945年6月隊史中找到,所以這兩張傳單很可能就是在6月時對台灣地區空投的。美軍在台灣地區還空投過《落下傘新聞》(降落傘新聞),基本上就是以報紙形式印製的傳單。
下表是美軍在戰後統計在遠東地區空投的傳單數量,其中台灣地區總計1,652,000張,是所有地區中最少的。相較之下,美軍在戰爭結束前分三次在日本三十多個城市空投的2106號傳單,總計就差不多190萬張。
我們已經可以確定,美軍在台灣地區空投的傳單都沒有明確標示預定空襲的時間與地點。我在下一篇要探討的,是美軍空投傳單的時機。